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02期
2008-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國際慈濟人醫會十周年年會】
  主題報導【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面對喪親】
  慈善台灣
  寰宇慈濟
  喜樂證言
  人文教育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八年八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台灣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02期
  寰宇慈濟

寰宇之大,您身旁或許就有付出的身影。
精選新聞,助您隨時掌握海內外慈濟事。


美國
土石流襲加州獨立鎮
藍天使遠來獻真情

「我記得很清楚——二○○六年七月六日,閃電引起森林大火,山上的植被和兩旁的樹木,無一倖免。」車子行駛在顛簸彎曲的山路上,瑪莉(Mary Roper)顫著音,指著兩旁淒涼的景象說道。

「爸爸的牧場被大火團團圍著,幸好先前裝置了強力噴水設備,逃過一劫。可是這次的土石流,整個牧場夷為平地……」

兩年前一場森林大火,讓中加州獨立鎮(Town of Independence)的山林燬於一炬;今年七月才下了兩吋雨量,就造成該鎮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土石流,土石深達十二英呎。

瑪莉指著一塊平地說:「那裏原本有一棟房子,現在不見蹤影。我在這裏住了四十年,多少記憶就這樣消失!」

遠處還有一棟房子孤伶伶地斜站著。「那是我出生的地方,被大水沖離了十幾呎。」  走近一看,房子由一條細鋼索綑繫於橡樹上,四分之一結構凌空於二十呎深的溪流上,似乎隨時準備奮身一躍。

車子轉進一條小徑,只聽見潺潺水聲,卻不見河流蹤影。瑪莉跺了跺堅硬如石的泥地說:「這些泥塊本來軟得可以吸住人腳,現在乾了,比石頭還硬。這場土石流創造了一頁新的災難史,也同時摧毀了先民寫下的歷史!」

這個人口僅五百七十四人的山間小鎮,遇到歷史性天災,來了一群身穿藍天白雲的華裔志工,真是再新奇不過了!

八月二十二日鎮上開放議事廳作為慈濟服務站。受災戶茱蒂(Judy Davis)向志工展示一本厚厚的相簿,見證災前災後的改變——原來一窪小池,跟著土石流開溜;繞過屋前的小溪,在狂嘶怒吼摧毀住屋後,也逃之夭夭。茱蒂茫然地說:「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居民璫‧石木(Don Rockwood)說,下午四點多他正在準備晚餐,忽然聽到轟轟聲,只見泥水夾著滾石奔騰而下……驚險時刻,有豐富沖浪經驗的他,以沖浪方式滑過泥流;雖然遍體鱗傷,卻保住了一命。如今生活無著,幸好及時接到慈濟提供每戶受災戶五百美元的現值卡與毛毯,一解燃眉之急。

「我可以捐一些錢給慈濟嗎?」結束後,一位年輕小姐依然坐在現場,詢問志工。

「當然可以!」聽到這個答案,她低頭寫下一張百元支票。

這位名叫卡瑪(Carma Roper)的女孩說:「媽媽跟我說有外國慈善團體來,我本來不太相信——怎麼會有陌生人願意無條件來幫助我們?我默默觀察了好一會兒,確定是真的。謝謝你們接受我的捐款!」
(撰文/章惟豪)


巴拉圭
巴拉圭、台灣接力愛
漂泊二十餘載 圓歸鄉夢

二十三年前,長期忍受家暴的郭女士等到四個兒女都長大成人,毅然訴請離婚,與友人前往巴拉圭打拚。她在首都亞松森頂下一間雜貨店,靠著朋友跟當地人溝通,勉力經營。

朋友往生後,舉目無親的她不敢出門,終日都在雜貨店範圍內活動。之後罹患糖尿病,行動不便,健康每況愈下,加上經營的雜貨店連番遭到偷、搶,讓她失去所有積蓄;貧病交迫,生活幾乎難以為繼。

二○○六年郭女士因病住院,無力支付醫藥費,鄰居協助她輾轉找到慈濟。當志工前往醫院探訪,十幾年未說中文的她,僅能以西語對答。慈濟人為她付清醫藥費用、打掃住家,並每週前往陪伴關懷。

「她一直很想回家,腦海中牢記當年弟弟的電話號碼……」亞松森慈濟人王美蘋說,老病纏身的郭女士雖然渴望回台與親人團聚,但台灣的電話號碼早已由六碼增為八碼,她因此與親人失聯十幾年。

為了圓滿她的歸鄉夢,巴拉圭與台灣兩地慈濟人分工合作,靠著模糊線索替她找到家人。原本一年多前就預計送她回台,但當時她的身體過於虛弱,不堪長途跋涉;巴拉圭慈濟人與人醫會胡安(Juan Silverio Meza Leguizamon)醫師父子盡心照顧,終於在今年七月二十八日送她啟程。

歷經轉機,回到台灣已是三天後。中區慈濟志工陪同大哥和二弟接機,之後送郭女士到醫院治療腳傷。大女兒看到媽媽直呼:「我好想你,你怎麼都不跟我們聯絡!」

看到女兒,郭女士開心笑了:「女兒都沒變,還像當年二十歲的女孩。」她對大家說:「當腳踏台灣的土地時,我就安心了,能夠見到親人,一切就好了……」

糖尿病造成她腿部兩處傷口嚴重潰爛,必須進一步清創治療,志工於是將她轉送大林慈濟醫院。

住院期間,郭女士動了脊椎手術,右腿傷口也已補好;在醫護志工團隊愛的呵護下,原本糖尿病患不易癒合的傷口,復原情況良好,九月初順利出院。

九月十七日,來台參加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的胡安醫師父子,特地和王美蘋來到台中探望郭女士。當初郭女士糖尿病嚴重,當地醫師一度判定要截肢,是人醫會醫師盡力保留她的右腿;如今經台中和大林慈院的努力,她的身體狀況大幅好轉,胡安醫師終於放下牽掛。

彷彿忘記病痛,郭女士堅持不用輔助器,送大家到路口。她請醫師和志工放心:「我發願等身體康復後,要和師兄師姊一起做慈濟!」
(撰文/林婉琴、謝素珠、廖素敏)


菲律賓
夢鄉村 貧病交煎
漁夫尼順絕處重生

「若沒有慈濟,就只能任由丈夫的腳慢慢爛掉,默默看著他死去……」菲律賓夢鄉村居民愛美莉娜(Emelina Alcana),眼淚撲簌簌地道出心中的感恩。

夢鄉村位於甲美地省羅沙塯鎮(Dreamland Muzon, Rosario, Cavite),是一處搭建在垃圾場上的貧民區,距離首都馬尼拉車程約一個半小時,愛美莉娜一家人棲身於此。

七個月前,四十三歲的尼順(Nelson Alcana)右腳大拇指腫起並形成水泡;一開始僅有一個腳趾腫脹,之後逐漸變黑壞死並擴散到其他腳趾;情況惡化至完全無法站立、不能外出捕魚,家中經濟陷入困境。

七月中旬,當愛美莉娜在替丈夫清洗時,尼順壞死的右腳掌居然整個掉下!他們趕到馬尼拉求醫,沒想到醫師未做任何檢查及處理,只教他們用漂白水調製藥水清洗。

慈濟人七月二十日定期前往夢鄉村發放,獲報順道探視尼順,發現他的病況相當嚴重;人醫會醫師王潤金(Dr. Suryanny Wang)小心翼翼地拆開紗布,瞬間一大群蒼蠅從潰爛的腳上飛衝而出。

王醫師檢查後發現,尼順的右腿腐爛見骨,左腳也開始腫脹。她請愛美莉娜停止用錯誤的方式清洗傷口,仔細包紮後,隔天將尼順送到馬尼拉的醫院,請慈濟人醫會骨科醫師呂振盛(Dr. Patrick Leh)為他看診。

呂醫師診斷是菸酒過度,造成血管發炎阻塞,血液供應不足再加上細菌入侵,導致腿部神經及肌肉壞死腐爛。

當尼順得知必須截去雙腿才能保命時,竟然露出笑容:「若是這樣能救我的命,那就截肢吧!若這樣能去除我腿上的臭味,就讓醫師割掉我的腳吧!」

八月八日尼順完成手術、順利出院,女兒克莉絲汀娜露出笑容:「很感恩爸爸平安了!我保證會比以前更愛他、照顧他,只希望他不要再抽菸喝酒。」

妻子愛美莉娜則說,以前她沒有堅持要先生改掉壞習慣,「以後我會注意提醒他,也會好好照顧他。」

生病那段日子,尼順差點走上絕路,但如今他已將身體的痛和生命中的不幸拋到九霄雲外,「我心中的刺被拔掉了,我保證好好愛惜身體和全新的生命!」

尼順坐在輪椅上,眼泛淚水和村民分享心情:「看著空盪盪的下肢,有時會可憐自己;但想到至少活了下來,而且得到眾人的關懷和幫助,還是充滿感恩。」

他呼籲村人:「以前我常抽菸喝酒,覺得要喝到爛醉才過癮。現在你們看我的腳,已經踏不到地了,希望你們從我的經驗中學到教訓,不要再經歷這種痛苦了!」
(撰文/柯敦娜 翻譯/許方玲、黃解放)


馬來西亞
抹去塵埃 擦亮記憶
方阿公找回「家」的感覺

八月初秋,微陰的天色下起綿綿細雨,三十五位慈濟志工帶著清掃工具,前往芙蓉市郊探訪方阿公,卻遇大門緊閉;等候約十分鐘,摩托車聲由遠而近,原來阿公外出吃早餐去了。

「真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其實你們不必為我做這些事……」

七十三歲的方阿公,早年活躍於乒乓球壇,曾獲全國冠軍,得獎無數。如今年邁,失去工作能力,妻兒也離他而去。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家裏雜亂不堪,屋外雜草已比人高。

慈濟芙蓉聯絡處接獲提報,家訪後決定將阿公列為長期關懷對象;首要任務,就是為阿公清理居家環境。

阿公的家堆放了許多獎盃、乒乓球、羽球拍,還有舊報紙、鳥籠、魚缸……這些東西,曾經陪伴他度過無數歲月。

打開故障的冰箱,一股異味撲鼻而來,蟑螂在過期食物上亂竄,包裝紙上也堆滿老鼠排泄物……志工們仔細把冰箱清理乾淨。

櫥櫃裏擺滿獎盃,那是阿公年輕時的輝煌紀錄,也是他的光榮回憶。阿公擔心寶貝被丟掉,志工趕緊說明,只是要清理櫥子裏的污物。

經過數小時的洗刷、整理,共清出五卡車垃圾,原本幾乎無處站立的客廳及廚房變得整齊乾淨,空間顯得大多了,還有地方可以坐坐或走動。

當新的廚房用品和沙發、電器一一就位後,阿公坐在沙發上,眼眶泛紅,久久才能言語:「終於又有家的感覺了,好久沒這樣了……」

「方伯伯,有乾淨的環境,才會有健康的身體,你可要好好維護喔!以後,我們會常來探望你!」

「好,好!如果你們的孩子想學乒乓球,我可以教他們!」阿公高興地說。

之前,左鄰右舍對阿公家髒亂的環境頗有微辭,因此他常外出蹓躂,到晚上才回來睡覺。如今經過志工打掃,阿公終於可以安心留在家裏。

下午三時許,志工和阿公道別,雖然大家都感到身體疲累,但回頭一看,屋裏屋外乾淨亮麗,所有的辛苦都化為幸福了!
(撰文/顏牡丹、黃永偉)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