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日 欲無盡,苦無量
◆8‧27《農七月‧二十七》
【靜思小語】以假為真,執著於「相」,認為這是「我所有」、「我所愛」;欲念無盡,煩惱無盡。
關煩惱門,開菩提門
「心外無法,法從心生。」晨語時,上人強調一切唯心造,要時時把心照顧好。「就如照鏡子,鏡面向外,永遠照不到自己;要時時反觀自照,才能使心明朗。」
凡夫之所以煩惱、苦痛無盡,上人表示是因為心中欲念無盡。「凡夫心念總在生住異滅中——一個善念生起,尚未付諸實踐,隨即變異,又起惡念。例如,明知應該開闊心胸、不計較;然遭遇人事逆境時,又迅速關閉菩提門、開啟煩惱門。」
煩惱究竟從何而來?上人指出,因為執著於相,所以煩惱無量。「執著於這是我所有、我所愛,名的欲念、權的欲念、利的欲念……使人產生無量煩惱。」
上人勉眾提起智慧,了知一切本無實體,因緣生、因緣滅,就不會在煩惱中纏繞不出。
愛跨壁壘,無處不在
今年上半年,美國有十二個州總共發生四十二次重大災難;四川強震、緬甸氣旋,更奪去數以萬計人命,受災民眾上千萬……
各地慈濟人不忍災民受苦難,甘願作「不請之師」,不辭辛勞、不畏路迢,堅持為眾生拔苦;早會時上人表達感恩與不捨。
「人類以種族、國界畫分壁壘;然人人心中的愛,能跨越一切界限,無處不在。」上人表示,慈濟人不只給予有形的物資,最重要的是傳達出至誠的愛,故能攝受人心,啟發人人心中愛,在人間帶動愛與善的循環。
無分貧富,平等醫療
全球脊椎治療權威、有「神經建築師」美稱的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華裔醫師楊詠威(Wise Young),入精舍拜訪上人。
楊教授致力於協助脊椎傷患恢復身心能力,去年九月專程來台,邀請慈濟醫院加入美國羅格斯大學與香港大學及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等國組成的「脊髓損傷幹細胞治療人體實驗計畫」;年底與慈濟醫療體系簽約,今年三月正式展開合作,並受聘為花蓮慈院名譽教授。
上人坦言自己對幹細胞療法很陌生,只知醫界認為此法很有前景,更能有效地救助病人,所以贊同且支持。「只要能真正救人、提高醫療品質、使人恢復健康,就值得去做。」
生命平等,沒有貧富差別,上人強調醫療必須平等對待。「面臨中風癱瘓,家境富裕者尚能運用種種方式治療、復健:然而對於普通家境或貧苦家庭來說,真的很無奈!期待醫療能夠實際幫助到貧窮的病患與其家庭,才是所有病人之福。」
上人感恩楊教授能在台灣加強神經醫學,也期待治療能讓病患進步到身體真正有功能以顧及生活品質。「生命價值不在物質生活的富裕或貧窮,而在於能否自由自在地做事。否則只是從昏迷中醒來,聽得到、感覺得到,卻無法向外表達,恐怕對多數人來說,比昏迷更痛苦!」
慈濟從事慈善四十多年,上人指出,救濟不單是消極地幫助其經濟,更要讓受助者能自立自主、活動自由,這才是慈善需要著力的方向。
楊教授對於慈濟在四川地震災區的關懷協助表示感動。地震發生時,他正在鄰近四川的陝西省西安,為脊髓損傷幹細胞治療人體實驗計畫奔走,當時身處的大樓搖晃不止;隨後他到香港時,看到慈濟人在街頭募款,非常感動。
印度有位女聖者致力慈善濟貧工作,並且每天以擁抱萬人的方式向人們祝福,因而有「擁抱聖人」之稱。楊教授讚歎上人以不同的方式,「每天擁抱萬人!」上人言,是慈濟人在世界各地擁抱苦難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