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02期
2008-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國際慈濟人醫會十周年年會】
  主題報導【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面對喪親】
  慈善台灣
  寰宇慈濟
  喜樂證言
  人文教育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八年八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台灣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02期
  二十五~二十六日 最真實的「感應」

 

◆8‧25~26《農七月‧二十五至二十六》

靜思小語】以誠懇的心付出,菩薩有感、眾生有應,就是「感應道交」。


不只知,還要通達

「眾生因虛妄計著,輪迴六道難出離;佛陀應眾生根機,以事相說法,引導眾生體悟真理。『知』法尚不足,必須『通達』諸法實相,才不致受外境牽扯而迷惑脫軌。」

連續兩日晨語上人示勉,佛法如大海,要不斷精進向上求法,才能悟一切實相、得大智慧;同時發大慈悲心,向下度化眾生,使人人皆能離苦得樂。

「慈濟人既發心自度度人,就要將佛法入心;且深入受困於煩惱、苦難的眾生群中,以開闊的心胸、無私的大愛付出。真正投入人間苦難,見苦知福,才能入四諦法。」

人類自稱萬物之靈,上人呼籲應該保護萬物,而非為了口欲或迷信,殺害眾生生命。

「以充分的愛對待大地眾生,使之各安其所,世間自然祥和平安。」上人說,有福報生而為人,人與人之間要互愛,也要以寬廣的愛心保護一切眾生。

「《無量義經》言:『於眾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就是助其所需、以法引導;『令諸眾生受於快樂』,就是讓眾生能安於其所,平安、自在。」

上人指出,人的生理有「生、老、病、死」四相,物理有「成、住、壞、空」四相,心理有「生、住、異、滅」四相;種種法亦是念念不住、新新生滅。

「心念勿隨外境而轉,要安住於法中。法若入心,即使面對人我是非,仍能無罣礙而常保心清淨。」上人期待人人見相悟諦,付出良能,為眾生謀求平安快樂!

袪無明,回歸清淨

三個多月來,慈濟於四川地震災區的近程援助已告一段落。上人於早會時感恩慈濟人不辭辛勞,以真誠之愛付出;如拓荒者,在四川土地上開闢出一大福田,且帶動起一大群「新生農夫」。

「有孩子本來是家中『小霸王』,災後經由慈濟人帶動、引導,對父母孝順尊重、聲色調和,現在已成為家中的『小太陽』!」

上人言,災難發生雖然不幸,卻也因此牽引慈濟人前往,帶動當地民眾與孩子洗滌習性,回歸善良本性,懂得感恩、付出,讓災區展露希望曙光。

「人人心中都有一分純真的愛,只因一念無明,使心受污染。只要回歸清淨自性,純真誠懇的愛就會顯露。」

凡夫皆有習氣,即使是佛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也帶有過去生的餘習。上人叮嚀:「與人相處,要互留空間、不吝於讚歎;讚歎別人就是莊嚴自己。」

只要肯發心,身體力行以愛付出,凡夫也可以成為菩薩。反之,上人強調,聞法之後仍不為所動或心有偏差,則任憑聽了再多的法,永遠都是凡夫!

上人勉眾以佛心師志走入人群,用最虔誠的心行菩薩道。「以誠懇的心付出,菩薩有感、眾生有應,就是『感應道交』。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