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十九日 逗腳手
◆8‧17~19《農七月‧十七至十九》
【靜思小語】我伸手不及的地方,你搭手相助一下。彼此體貼、相互幫助,再困難的事也能共同完成。
逗腳手,做得到
「空過一日,就損失人身一天的使用權。」晨語時分上人開示,時間能成就道業,既在靜思道場,就應勤勉行道,在精進力行中啟發內在佛性。
「一燈能破千年暗——無論曾經沈迷多久,佛法如燈,只要入心,就能點起一分光明、增長一分智慧。一智慧除萬世愚——心中有佛、行中有法,就能去除無明所生之『貪瞋癡慢疑』,以純真之心與人相處。」
人生無常且不久長,上人勉眾時時守護清淨心念。「常存『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心念;即使到生命最後一刻『萬般帶不去』,卻有『法』隨身。」
二十二年前的今天,花蓮慈濟醫院啟業;八千個日子以來,分秒勤行不空過,堅持「守護生命」一念心,累積出今日成果。晨七時許,上人對參與路跑來到精舍的醫療同仁開示:「欣見大家身體健康,更盼人人心靈也健康,以健康身心,為社會人群付出更多!」
續與醫療志業主管談話,上人致勉以「感恩、尊重、愛」對待人人。「從感恩出發,感恩中懷著尊重,展現出來的就是最誠懇的愛;如此才能入人心,進一步帶動同仁將專業良能與志業使命,合而為一。」
上人期許同仁皆能「職志合一」:「不求名利,甘願且努力做一個『被需要』的人,提升自我生命價值。」
面對繁重的醫護工作,上人以「逗腳手、做得到」勉眾:「就如閩南語的『逗腳手』——我伸手不及的地方,你搭手相助一下。彼此體貼、相互幫助,再困難的事也能共同完成!」
法在心,志堅實
近午時分,上人與清修士座談。以孔子讚歎顏回的心「三月不違仁」,一般人則「日月至焉而已矣」,惕勉弟子把「心」照顧好。
「道心要堅固。否則就算做到了『三月不違仁』,三個月過後又重拾習性,也是枉然。把握當下實非難事,能恆持初發心,才是最重要的!」
《梁皇懺》云:「草露風霜閃電光,堪嘆人生不久長。」上人回溯四十八年前養父往生前一刻,因腦溢血昏迷、身體不斷盜汗,上人用毛巾為其擦拭,擦到手部時,感覺手脈啵啵跳動數聲後,就停止了。
「啵、啵,然後停止,就像熄一盞燈般快速。生命無常何其迅速啊!當下讓我體會到生命只在呼吸間,人生,到底還有什麼值得追求的呢?」
這念心,讓上人萌生出家念頭。一年多後圓頂,民國五十二年因緣成熟,皈依印順導師座下。「師父給我『為佛教、為眾生』兩句六字,簡單有力;那一刻我就立定一生不辱師門,必『為佛教、為眾生』之決心!」
《梁皇懺》中記載,梁武帝之妻生前一念偏差、瞋心甚重,往生後墮蟒蛇身。上人以此警惕眾人顧好一念心,否則人生要墮落,實在很快。
「若擔心他人比自己優秀,會損及自己的地位;這樣的心態,就是偏差得可怕!」上人叮嚀,修行路上要「相互成就」。
人文志業中心電梯間三面皆鏡,鏡與鏡相互映照下,人與燈看似綿綿無盡;上人以此期勉平時在各志業任事的清修士:「不論身處何地,心中皆有法;不只自我道心要堅固,且要去帶動他人。」
能精進,顯價值
十八日早會,上人談起來到花蓮將近五十年了,當年東部醫療資源實在匱乏;不只貧者無醫,即使有錢,生了重病也得迢迢赴西部求醫。不忍見民眾陷入貧與病惡性循環,遂開展醫療志業這條坎坷難行之路。
「生命無價。儘管歷經重重艱難,看到醫院將一條又一條垂危的性命挽救回來,繼續為社會奉獻,就覺得一切付出、一切艱辛都值得!」
花蓮慈院二十二年來,踏踏實實、穩穩固固地深耕,尊重生命、搶救生命,實全球慈濟人愛的付出與祝福所成就。上人感恩長年護持的志工菩薩們,而今雖漸年老甚至凋零,然而生命顯現價值、慧命亦增長;也感恩醫護有志一同,甘願來東部為病患奉獻良能。
「生命價值觀要開闊。恆持堅定道心精進,生命才有價值!」上人再次勉眾。
去無明,智慧現
「木中有火,不鑽不出;沙中有金,不淘不得;心中有道,不覺不悟。」十九日晨語上人開示,世間物皆含藏地、水、火、風之能量,不經發掘、探究,終是隱而不發。
「同理,人人心性清淨明澈,能知世間萬理;唯須先將無明雜質去淨、或經淬煉,方能得精純之大智慧,一理通、萬理徹。」
眾生無明,思想脫軌、不明因果;上人表示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就是要解凡夫迷思,引導回歸單純清淨本性。
「就如鑽木能取火、淘沙能揀金,人人心中都有清淨的智慧,唯需覺察『無明』,善用『法』去蕪存菁——去除煩惱、迷思,淬取清淨智慧,才能體悟真理。」
上人勉眾開啟精純自性,法法相度,自利利人,自覺覺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