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 回歸善的原點
◆8‧7《農七月‧初七》
【靜思小語】人性本善,因後天而染濁;要致力將偏差的人性拉回善的原點。
曉了藥性,隨病授藥
人生「八大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其中以「病苦」為最,又貧又病而無醫,實是苦上加苦。
菲律賓人醫會即是為拔除此等人間至苦而成立;自一九九五年四月舉辦首次義診以來,已走過十三個年頭,今年八月三日舉行第一百次義診。
晨語及早會時,上人以《無量義經》經文「醫王、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令眾樂服」,讚歎菲國人醫會長期救治貧病;結合慈善、醫療,為苦難人拔除身心病根。
「十三年如一日,不辭辛勞、不計路遙,用心用愛投入義診,無微不至地以愛呵護貧病,真正做到造福人群!」
除了醫療拔病苦,菲國慈濟人也引導窮困者響應「竹筒歲月」,日日發善心助人;上人表示這就是「智慧的慈善」,感恩菲國每一位志工都是大農夫,深耕一畝畝福田!
品格教育,希望工程
「教育是守護慧命的磐石。欲挽回亂序的社會人心,要從教育著手。」教育志業體同仁人文營圓緣,上人透過網路視訊對眾開示,期勉合心樹立教育典範,將優良的品德教育廣為傳布。
教育不止於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上人表示,這三項教育影響人至深,其中之一疏漏,就難以建立健全的人格。
現代社會尊師重道精神逐漸式微,孩子也欠缺禮節規矩;上人致勉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則,帶動學生建立人品。
「教育是天天都在進行的『希望工程』。若能加強學生的品格教育,由學生影響家庭,再由家庭擴及社會,則可達成祥和社會的目標!」
日前教育部舉辦「九十七年度品德教育績優學校觀摩及表揚大會」,花蓮慈小、台南慈中、技術學院及慈大都獲得表揚。上人感恩同仁們落實道德教育,也期望教育志業樹立典範,進而端正社會風氣。
人能合心,廢鐵成金
慈濟四大志業是全球慈濟人無私奉獻而成就,也是慈濟人關切、護持的焦點,蘊含著無量的愛與期待。上人於院校聯席會中期勉慈院與慈大主管提起使命感,有志一同守護生命與慧命。
「『人能合心,廢鐵也能成金』。若各志業體同仁心能相合,在崗位上用心、用愛付出,相信再大的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上人表示,許許多多慈濟人不講大道理,「他們以身作則,真誠無私,『拚生命』做慈濟;這分單純的美善最動人!」
善惡拔河間,善的力量總是懸殊,造成天災人禍不斷。上人勉眾要致力啟發人人善良清淨的本性。
「人人本性是善,只是後天染惡,以致行為差毫釐、失千里。慈濟人要致力將偏差的人性拉回善的原點,共聚福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