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 志為船師渡迷航
◆8‧6《農七月‧初六》
【靜思小語】陷溺愛欲之海,在重重波浪中浮沈、迷失方向,需要「船師」正確導航。
欲海浮沈,心靈導航
「『心如工畫師』,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規畫出美好藍圖。然凡夫無明,為欲、為利而陷溺愛欲之海,在重重波浪中浮沈、迷失方向。唯有倚靠『大船師』引導,方能回歸正確方向。」
上人於晨語對眾言道,「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佛陀倒駕慈航、在人間設教,就是希望教導人人成為「大船師」,為心靈陷入欲海中的人導航,進而「運載群生,渡生死河」。
娑婆世間,眾生多欲為苦,因為心有欲念、不斷起無明,造了很多苦業,所以輪迴生死、難出六道。上人指出:「人間一定要有許多導航師,否則無法度盡在茫茫欲海中沈浮的眾生。若海上渡船多,即使船小也能夠不斷來回救人。」
佛法如筏,三藏十二部經都能開啟眾生心靈的智慧,懂得運用佛法,就像駕竹筏於水上救人。上人勉眾,志當「船師」度人前,一定要先掌握正確方向,才不致在欲海中迷航。
多欲為苦,知足常樂
「貧富不能決定生活的苦樂;人生因多欲而苦。即使生活環境惡劣,只要少欲、知足、心常快樂,即是富有人生!」
早會時,上人述及花蓮慈濟人長期關懷的林家六口,雖然家境困頓,然阿嬤知足樂觀、孩子們懂事上進,故一家和睦,貧而無苦。
林家一位少年深具繪畫天分,惟早期繪畫背景多為黑色,甚至描繪手上拿刀、面容流淚的人物,可見其心靈世界的晦暗無奈。
自從慈濟人幫助、關懷後,少年的畫風丕變——彩色的背景已有花草、人物出現笑容,畫面呈現亮麗、祥和;畫作去年還獲選花蓮縣優等獎。
身為一家之主的林先生,看到母親辛勞持家、孩子有成就,以及慈濟人無所求的付出,終於戒除飲酒惡習。
正如《無量義經》所言,人間菩薩是眾生「救處、護處、大依止處」,也是「船師、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死河」。上人讚歎:「慈濟人幫助這個家庭脫離貧困無奈,成為溫馨安穩的住處;也運載人人從苦難到平安,是活生生的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