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02期
2008-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國際慈濟人醫會十周年年會】
  主題報導【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面對喪親】
  慈善台灣
  寰宇慈濟
  喜樂證言
  人文教育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八年八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台灣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02期
  二日 柔和善順,幸福人間

 

◆8‧2《農七月‧初二》

靜思小語】善水帶來生機,惡水造成毀滅。人與人之間柔和善順,帶來幸福平安。


「戒」離過失,「定」除妄念

《無量義經》云:「是諸菩薩,莫不皆是法身大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之所成就。」上人於晨語時分講解「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種成就佛身的功德法。

「『戒』能防非止惡,守護身、口、意遠離一切過錯。故修行首重戒律。」而凡夫妄念紛飛,心緣外境受誘惑,即起顛倒亂想、習氣不斷。上人指出:「成就『定』法身,能離一切妄念,不復顛倒亂想。」

欲成就「慧」法身,則要「破惑證真」。上人舉川緬賑災為例,慈濟人親入災區見證苦難,遂能覺知無常,自我惕厲,放下執著計較,精進前行。「不計較即斷妄念,能精進則啟智慧。」

「解脫」法身,則須「正俱斷習」。「具足正念,斷除習氣,重現與佛同等清淨、明朗的本性。『解脫知見』法身,則是『了了覺照,得無生智』,對於世間法或出世間法,清楚了然。」

叉路口的反視鏡,可讓用路人得知各方路況。上人以此為喻:「人的心鏡本具此功能,對於娑婆世間的苦、集、滅、道之理了悟分明;只因煩惱障蔽,使心鏡蒙塵。要下功夫將心鏡擦拭清淨。」

上人勉眾修此「五分法身」,入群處眾才能了了分明,幫助眾生解脫苦難,達至安隱樂處。

善水柔順,生機蓬勃

凌晨近三點花蓮發生芮氏規模五點四地震,所幸平安無災;四川綿陽市昨日下午發生規模六點一地震,造成兩千多間房屋倒塌。早會時上人感嘆地、水、火、風稍有不調,即威脅人間平安。

「大自然一切無時無刻不在變動中,和順規律的變動,讓一切循環流暢。無論是天地大乾坤或是人體小乾坤,四大調順才有生機;反之,一大不調,就會起危機。」

上人指出,人與人之間也要彼此調和,人間才能平安祥和。「有柔柔和和的水、順順運轉的地、和和順順的風、溫溫柔柔的火;一切柔和善順,就是人間幸福!」

善水能帶來生機,惡水若過度強勢,會毀滅人類。上人勉眾要學習做柔柔和和的水,為人群帶來生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