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捨,脫胎換骨——陳麗玉終於改運
◎撰文‧邱淑絹
自認沒受教育、什麼都不懂,
但用「身體」去救人,卻是自己做得到的。
盼了十年,終於接獲配對成功通知,
但考驗一關又一關……
高雄扶輪公園裏,一場大型賑災義賣會正在舉行,愛熱鬧的陳麗玉邀了幾位朋友,想去逛一逛。
走踏場中,各式商品琳瑯滿目,一個前所未見的攤子吸引住她的目光。
「十西西的血就可以救人!」志工的一句話更引起她的好奇。
「要怎麼救?」
「可以用來救血液疾病病患……」
「按呢我嘛來捐。」一旁的友人看陳麗玉捲起了袖子,以為是捐血,很替她緊張:「你自己身體不好,都欠血了,還想捐給人家!」
「沒關係啦!」朋友的勸阻沒讓陳麗玉動搖,當場留下十西西血樣,成了當天同行友人中唯一建檔的人。
那是一九九四年,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成立的第二年,四十六歲的陳麗玉因著一分好奇,不知不覺搭上這班救人列車,成為志願捐髓者之一。
那時,瘦小的她真的不怕。「後來聽上人開示錄音帶,才明白不是十西西的血液就可以救人,還要經過配對、健康檢查等過程。那時想,我這個身軀這麼壞,要救人甘有可能?」
瘦弱身軀的救人大願
還未識慈濟時,陳麗玉常苦惱自己不識字又沒錢,想行善卻不知從何做起。那時她當保姆,正巧孩子的母親是慈濟委員;聽聞慈濟是慈善救人的組織,她欣然加入會員。
第二次繳善款時,她受邀至花蓮參訪。雖然答應帶孩子一起去,但容易暈車的她,一想到路途遙遠就害怕,「好奇怪!說要去花蓮就一直生病,只好跟師姊說不去了。」
其實,除了身體狀況,她還有難言的苦衷:「老公真的讓人很生氣。」
陳麗玉是先生的續弦,先生與前妻育有一子,她也生了兩個孩子。先生每月領了薪水,就外出賭博、喝酒,常常忘了回家,若是回家就吵架。眼看一家子生活費沒著落,陳麗玉就去做粗工;逢孩子註冊就得向朋友借貸,教她身心俱疲。「我常哭著要出家,或是自殺。」
為了勸慰陳麗玉低落的心情,志工拿證嚴上人開示的錄音帶給她聽。其中聽到宣講骨髓捐贈觀念,陳麗玉才猛然想起:「我曾抽十西西的血建檔,若能救人不知有多好!」
想救人,來自孩童時期母親的耳濡目染。「救人一命值千金,能夠救人是福報。」自覺沒受教育、什麼都不懂的陳麗玉心想,用「身體」去救人,這是她做得到的。
她因而終日向菩薩祈求,期盼自己能夠捐髓救人。
承擔之路滿腹心酸
參加慈濟會員一段時間後,志工鼓勵陳麗玉更進一步參與:「招募會員,可以跟人結好緣。」
開始勸募的頭一年,她邀請朋友到花蓮靜思精舍參訪;清晨四點朝山後,見到證嚴上人時,好像見到母親。「以前都是媽媽在關心我,那時媽媽中風躺在病床上,凡事都是自己承擔……」
講起這段往事,陳麗玉和當年一樣眼淚直流。丈夫不負責任,自己不識字,工作又難找,她滿腹心酸:「我想請問上人,為什麼做人這麼苦、這麼折磨?」
曾經,她去收善款,卻因為不識字看不懂路標而迷路;朋友也常嘲諷:「你是欠錢哦?」「一戶一戶收,還要自己付油錢,很不值得……」
一次、兩次之後,她逐漸心灰意冷;但每次想放棄,隔天又會聽到上人開示。「師父說,有些志工不識字,就認路邊的菜瓜棚做記號。我想,人家都有信心,自己愛擱卡打拚哩!」
決意要更努力的陳麗玉,卻因沈重的家計而放棄,直到一九九六年才正式走上培訓之路。但那年年底,她因脊椎舊傷復發手術,與受證錯身而過。
貴人成就十年心願
脊椎手術後,陳麗玉的健康一直沒有恢復,接著又陸續出現胃痛、十二指腸潰瘍。五年後,因骨刺她再度接受脊椎手術,在此同時,又發現罹患子宮肌瘤,經期間數度血崩,人都快癱了。
正當她與健康拔河之際,二○○四年二月,一通骨髓配對成功的電話響起。「那時我心裏震了一下,發的願果真實現了!拿著電話就一直哭……」
在廚房忙碌的女兒聽到,擔心母親身體不能承受,急忙出來阻擋;話筒另一端,慈濟志工了解她的健康狀況後,也體解的告訴她不要勉強。但陳麗玉眼淚直流,不願讓夢想飛走:「我等這天已經等十年了,現在這個願已在眼前,不能放棄!」
女兒說要替媽媽捐髓,陳麗玉說:「傻孩子,這不是你要救就能救。對方正在等待我的骨髓,哪有可能不去救!除非醫師說我不能捐……」
女兒無計可施,陪媽媽去一處熟悉的婦產科請教。醫師明白陳麗玉的心願已定,轉而開導女兒:「這是媽媽的願,你就成全她吧!捐髓與肌瘤是沒有關係的。」
「那時我真的不怕,只怕健康檢查沒過。」最後陳麗玉的健康檢查報告過關,從此,想救人的願望不再僅止於菩薩尊前的喃喃祈求。
全世界只有我能救他
調養近四個月,醫師考慮陳麗玉的體質狀況,建議採取周邊血方式收集造血幹細胞。
收集之前需先施打五次造血幹細胞生長激素,刺激造血幹細胞增生,讓它們游離至血液中。每次施打後,陳麗玉就頭暈、昏沈,但她沒有退卻。
「當年在攤位上,看到文宣廣告上的小孩說:『我要活下去。』旁邊還有一行字——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能救他。讓我很心疼。」陳麗玉親生的兩個小孩,都曾生過重病:「一個是肺炎、一個是腦膜炎,那種心情我能體會。」
六月十四日,是前往花蓮慈濟醫院捐髓的日子。那天早上,瞞著兒子出門的陳麗玉,很怕走不出去。「我把行李準備好,事先藏在門口。」
待要出門時,果真被準備上班的兒子遇上,她拿了行李就往外跑。略有聽聞的兒子會意後,打了電話給姊姊:「你要祈禱媽媽平安沒事,否則我無法原諒你!」
雖然陳麗玉隻身前往,卻不孤單。「我被師姊們照顧得很感動……」說著,陳麗玉又開始哽咽:「之前抽血複檢或健康檢查時,師姊們都會扶著我的手問:『你會冷嗎?』到了花蓮,又換其他師姊來關懷,還有人燉補品送到醫院給我吃,親自餵我……」
說到泣不成聲,陳麗玉感慨地說:「開了兩次刀,都是自己去住院、請看護,不曾被人這麼關心過;師兄師姊對我比親人還好,那時我才知道慈濟的美。」
在幹細胞收集室裏,臨陳麗玉隔壁床的,就是一位罹患血液疾病的孩子,他因為等不到骨髓捐贈配對,採用自體移植方式進行造血幹細胞收集。
「看他由大人抱著,一邊做一邊哭,我好像看到自己的孫子,眼淚直掉。那麼小的孩子要受那麼大的苦,我不過是打針時痛一下而已,捐出身上的一點東西就能去救人……」
捐贈隔天,陳麗玉進精舍參加志工早會,上人為她掛上念珠祝福,並給她輕輕的一句:「你要趕快重來。」讓陳麗玉很是懺悔。
當下她想:「好,回去後,我要認真做慈濟,改變自己的命運。」
疾病遠離宛如重生
捐髓後連續兩個月,陳麗玉血崩依舊,且嚴重暈眩。「爸爸和弟弟罵我都欠人救了,還想救人?姊姊也非常不諒解,而無法認同慈濟。我想,得把身體顧好,讓家人放心,他們才會認同。」
慈濟志工多次前往關懷,用心燉補湯品讓她補身。陳麗玉說:「那時看到大家對我這樣關心,兒子也沒話說了,只叮嚀我照顧好身體。」
調養兩個月後,見她身體狀況恢復,家人終於理解,甚至表示要成為慈濟會員;連反應最激烈的姊姊也共襄盛舉,定期捐款護持。兒子、媳婦、女兒更加入志願捐髓者行列。
那年十一月,陳麗玉到大林慈濟醫院健康檢查,已不見肌瘤的蹤跡;再回婦產科檢查,確認肌瘤已萎縮。陳麗玉說:「捐髓一年後就遇更年期,肌瘤已逐漸萎縮,再也不受經期血崩困擾了。」
●
骨髓捐贈後,五十幾歲的陳麗玉開始認真培訓,女兒、兒子都成為她的左右手。「培訓時,兒子買了一台小錄音機,讓我錄下課程重點,回來他再幫忙筆記;現在收善款,也都是女兒幫忙記錄。」
至今,先生的習性仍未完全改過,但陳麗玉已能善解,心存感恩:「若他讓我好命、過好日子,或許我就不會想出來做慈濟了。」
「師父常說『來不及』。以前覺得自己命不好,到處求神、擲筊,幾乎台灣頭走到台灣尾。我已經繞了一大圈,與其胡思亂想多煩惱,不如趕快來出來做慈濟,一切的不如意都忘了。」
生命中的這條慈濟路,她整整繞了十二年;二○○六年正式受證成為慈濟委員。回顧一路艱辛,有滿滿的感慨:「人家說『打斷手骨顛倒勇』,上天給我考驗,我沒有被打倒。是捐骨髓才成全我做慈濟,不然現在還在沐沐泅(漫無目的閒晃)……」
【認識周邊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人體組織中,有一種細胞稱為幹細胞(Stem cell),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並能分化成特定種類的成熟細胞。
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周邊血液中僅含有極微量的造血幹細胞,如果透過連續四到五劑注射顆粒球集落刺激因子(G-CSF,俗稱造血幹細胞生長激素),就能使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大量增生並驅動至人體周邊血液裏;再經由血球分離技術,即能取得所需的造血幹細胞。
「周邊血幹細胞」捐贈的過程類似捐贈白血球或血小板的血球分離術,與需要全身麻醉從腸骨抽取骨髓方式相較,無麻醉與手術相關性風險。
(資料提供/佛教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