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06期
2009-0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清平致福
  慈善台灣
  慈善線上‧台灣
  【主題報導】
  發現歡喜
  曾老師的真心話
  天涯共此情‧緬甸
  銀髮之愛
  寰宇慈濟
  上布施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八年十二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06期
  「千間華廈一張床」的體悟——許欽琳

◎撰文‧徐美蘭 攝影‧楊舜斌

以前,一桌十萬元的宴席,
他的眼睛眨也不眨;
而今,一碗淋上麻油的乾麵線,
就是他的人間美味。


他,是國泰金控的董事,同時擁有多家公司負責人及協進會、宗親會理事長等諸多頭銜。

他,是慈濟永和網溪環保站的志工,十年來,每月至少投入三十個小時做資源回收;儘管七十二歲了,一樣跟車搬重物、扛冰箱爬樓梯,精神體力絲毫不讓年輕後輩。

曾經,他隨波淪陷於豪奢享樂至上的心緒土石洪流中。因為接觸了志工生涯,昨非今是的醒悟,讓他發現平淡心境,才是澄明長久、真切不虛。

惡聲霸氣,貓狗也遠離

深受日本教育薰陶,有著濃濃大男人主義的許欽琳,過去凡事以拚事業為主。年輕時因為生意應酬關係,常去酒家捧場,「吃喝賭」三專學分修得一級棒。

「以前,我的生活相當『風采』。經過慈濟調教,收斂多了,改變很大。」許欽琳說:「那時的『快樂』,只是感官上的短暫享受,很不踏實。現在回到自然真實的狀態,有能力去愛人助人,感覺真好!」

以前,一桌十萬元的宴席,他的眼睛眨也不眨,花錢就像打開水龍頭一般,無須節制,也未珍惜。一年到頭,西裝一套一套訂做。

「過去,他的脾氣不好,不茍言笑。傭人服侍怠慢,就掀翻一桌飯菜,嚇死我了。任職大同公司永和機電廠廠長時,員工有錯,當場不留情面罵到對方淚流不止。」聽到另一半白美津這麼說,許欽琳俏皮反駁道:「那時,我還曾經用藤條抽打員工……他們接受了嚴厲教育,還會感恩我呢!」

昔日的惡聲霸氣不只讓人敬而遠之,連自家養的大犬也避之唯恐不及。「早期,家裏養了大麥町犬,一聽到他的車子引擎一熄、人一進門,走的走、跑的跑,全閃得遠遠。現在不同了,連野貓野狗全喜歡跟著他。」白美津笑談先生昔情今事。

「哈,那幾隻大犬,鄰居一見就怕,偏偏都怕我!現在,流浪狗、貓常把我家當成自己的窩。」許欽琳自我嘲解。

掃街睦鄰,不怕路人看輕

曾經奢靡的許欽琳,現在除了招待客戶外,盡量都在家裏用餐,且最愛吃的是價廉物美的素食便當。有時,太太煮了一碗乾麵線淋上麻油,對他來說就是人間美食。

「你啊,飯要吃乾淨。」只要看到太太碗裏還有一小顆米粒,他一定這麼提醒。

過去從不理家務的許欽琳,現在除了商場開會需要,必定準時回家,幫忙拖地、洗碗、洗收摺衣服、收集洗米水澆花、以洗澡水沖馬桶……

「卡勤儉ㄟ,把錢省下來做社會公益啦!」他常這麼鼓勵身邊友人。受他影響,大兒子、員工也都樂意為地球盡心力,成為環保志工一分子。

若無特別事務,他固定在晚上九點半就寢、清晨四點起床,散散步、掃掃街道、整理庭院、拈香禮佛,開啟美好的一天;象徵一日之始的儀式,平淡踏實,幾乎是他固定的生活模式。

「日本人對於自家兩百公尺範圍內的環境,負有清潔管理責任。」深切認同這種環境人文,許欽琳早已在自家社區掃了三十多年地。若有廚餘,他會放些木屑或觸媒成為有機肥料,拿到花園掩埋,將廢物做最好的轉化。

有次,他穿著輕衣短褲在街道清掃。一位騎著腳踏車路過的小姐對他說:「歐吉桑,車這麼多,您這樣掃很危險。您若沒錢生活,可以去跟里長申請補助。」

陌生人的小小善意,讓他覺得好笑,卻在心坎裏深深動容著:「這世間,好人其實很多!」

因為有運動習慣,他的身材保持不變,一套西裝可以穿十年;他的住家素樸雅淨,辦公室的裝潢也棄奢華、重功能;不靠汽車代步,他改騎腳踏車、搭公車或捷運;除公務出國開會需求,他和太太不再崇尚世界走透透、四處旅遊,轉而盡情享受夫妻攜手志工行的真趣。

閒暇時,他重拾專長與興趣去游泳、練柔道、下圍棋,所費不多,健身健腦又怡心,脾氣也變好了,樂得白美津直誇讚:「他還會幫我夾菜喔!以前哪有可能。」

「當人的欲望貪念少了,知足感恩相形就多了,思慮也跟著清晰,身心就會更健康自在。」許欽琳表示:「凡事中庸最好,也不能一味儉吝、凍結消費。需要的,要買;想要的,要忍,這是我用錢的原則。」

改善環境,不惜挹注資金

一九九七年,白美津接觸了慈濟。初期幫忙《慈濟道侶》刊物貼寄名條,漸漸融入後,常跟許欽琳分享箇中美好的人事物。一次慈濟社區茶會,白美津邀親約友,並在她「溫柔陷阱」的設計下,許欽琳也因心感歡喜,便甘心就緣地被「收服」。

他和太太參觀慈濟環保站,看到老人家如此認真投入,又聽到證嚴上人對大地的疼惜,深受感動,發願要成為「永遠的環保志工」。

「商場朋友有利益關係,相處時總要小心應對;環保場的夥伴,為了同一目標合心努力,單純又沒有心機,讓我覺得很快樂。」在環保站,幽默的許欽琳常會逗樂大家,人緣頗佳。

有次,他到澳洲考察,看到路旁棄置一堆白紙。心想,這很貴耶!若不是有人示意阻止,他還真想裝進旅行箱帶回台灣回收。

考量到環保不僅僅是資源回收,他認為台灣土地遭到重金屬污染的現象非常嚴重,該如何改善,是一項當務課題。

為此,他特赴歐、日考察,打算耗資購買「洗淨污染土地方案」的專利權。這項專利技術,是利用一種固化劑來壓縮污染土壤,使污染土面積縮小成三分之一、污染物無法外流,卻依然保有土壤的透水、透氣特性;之後再加入新土壤,土地就可以重新恢復生機。

「雖然個人力量薄弱,但總希望能引進這項技術,替台灣貢獻心力。日本有些土地也受工業嚴重污染,應用這種技術後,土地就能重新利用。」給後代子孫一個更好的環境,是他的心願。

「無常」是萬事萬物中的恆常,人生如此,錢財也是如此。許欽琳懂得把錢財當成肥料看待、使用,讓它有情灑向待援人的一畝畝心田中。

父親逝世前,透露了希望能助人解難、遺愛人間的願望。一九九一年,許欽琳以父親之名成立「財團法人許加紀念基金會」,雖然規模不大,卻涵蓋了醫療、獎助學金、窮困、急難等十大類補助,平均年花近三百萬元幫助需要的人。

愛的付出,讓他目睹了人世間不幸者的無數苦難,也從中看見了自己堅持在清淡生活中默默墾植出的無量福分。

財富再多,只是一場數字增加的遊戲。勤儉慣了的許欽琳能捨肯捨,九年間為十五位親人圓滿了慈濟榮譽董事。

千間華廈一張床,萬貫家財三頓飯。人世間,財富的定位與運用,不在於獨有自享;能深諳金錢背後的加值意義,制欲善用、創造利他價值,才是真實的存在。回歸簡單平淡、樂善助人的許欽琳,生活反而更加充實有味。

 

許欽琳的幸福小語
‧「勤儉」才是根本。若節儉慣了,就不覺得有什麼欠缺,自然也不太會受景氣好壞影響。

‧時間很寶貴,要把握因緣多做好事!見苦知福中,讓我多了一分警惕與感恩。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