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3期
2010-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智利
  【特別報導‧花蓮慈濟醫院第二例連體嬰分割】
  莫拉克風災重建‧台南縣玉井慈濟大愛園區
  天涯共此情‧雲南
  天涯共此情‧海地
  人文教育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五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3期
  二十五日 懺悔能洗心

 

◆5‧25《農四月‧十二》

【靜思小語】真誠懺悔,洗淨內心污垢,才能真正吸收且力行善法。

受辱不瞋,常不輕

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修菩薩行的方法,亦是由凡至聖的六個修行要項。晨語時間,上人開示,「持戒」能調伏惡念、修除習氣;能自我訓練到受辱不瞋、不起惡念,即能「防非止惡」。

「受到惡意的言語攻擊,要自我提醒:這是業相現前,對方在為我們消業障。用感恩心、歡喜心接受,即能降伏瞋怒的習氣。」

《法華經》中提到「常不輕菩薩」,尊敬人人未來皆能成佛,因此恭敬對待每一個人,就算被辱罵仍不改其心。上人言,這就是菩薩的修行。

「要自省做得到嗎?日常生活中有否持戒?面對周遭種種境界,是生起感恩心,還是生起憤怒的心?若是生起感恩心,就表示法入心、波羅蜜現前;能用法度心,即能從凡夫地度至聖人的境地。」

以身作則,勤帶動

全球因四大不調而引發的災難愈來愈頻繁。早會時間,上人籲眾要常懷感恩心,敬天愛地。

「天候、地理,與人的生活行為息息相關;應常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為天地帶來清流或是濁氣?是為人間締造善的循環,或是加重污染、加入惡的循環?」

環保是新時代的社會責任。高雄樹德科技大學從二○○四年起,將「環保服務教育」列入大一必修課程;四月十日朱元祥校長帶領資訊工程系師生,到慈濟高雄仁武環保教育站,透過實做體會環保之道。

環保的道理可以分析到很微細,微細的事物也能累積成影響天地的大問題。上人認為,於天、地、人、事、物都要用心。「要讓學子們了解物理——物質的道理,知道自己製造的垃圾、消耗的物資,對大地、氣候有何影響,從而重視環保,落實在生活中;這才是徹底的教育。」

上人表示,體察萬事萬物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用心思考、自我反省,從而起懺悔心,就能將內心的髒污徹底洗淨,吸收善法,真正做到敬天愛地。

「大自然的威力非人力能敵,人人若能懷抱感恩心、提起覺悟,與大地共生息,才能減緩災難發生。」

事在人為,互感恩

與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提醒「事在人為」,方法由人運用;然而再好的法,也需要有人實踐、推動。「感恩慈濟人不斷以身示教,帶動環保生活;唯有以身作則、以身示教,才能感動、進而帶動人人投入。」

海地賑災團借用教堂舉辦浴佛典禮,當神父了解到浴佛的意義,立即換上正式服裝,跟隨慈濟人浴佛。上人以此為例表示,愛的精神與力量可以相互影響。

「信仰提供心靈的依靠,但是不能停留在求佛菩薩保佑、天主賜福的心態,要用心『實踐』。」上人表示,佛的肉身已滅,但法身長存,就存在人人心中,要靠人來幫助人;若人與人之間彼此感恩,就不致對立衝突。

「佛陀為一大事因緣而來人間,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大事因緣——要讓心『開』闊,從萬事萬物的『示』現中,體『悟』道理,進而立志投『入』人群付出;此亦是『開示悟入』。」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