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3期
2010-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智利
  【特別報導‧花蓮慈濟醫院第二例連體嬰分割】
  莫拉克風災重建‧台南縣玉井慈濟大愛園區
  天涯共此情‧雲南
  天涯共此情‧海地
  人文教育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五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3期
  十二~十三日 法水清泉度苦厄

 

◆5‧12~13《農三月‧二十九至三十》

【靜思小語】莫讓生命滯留在苦痛中,善用清淨法水轉苦為樂。

無常現,「震」出善因緣

兩年前的今天,四川汶川大地震,為世界強震歷史增添一筆記錄,也啟動了慈濟與四川的因緣。慈濟人踏上四川災區,及時供應熱食,也進行醫療義診;急難救助告一段落後,於洛水與漢旺成立服務中心,並援建十三所學校。

「看到孩子們揮別板房教室,歡喜走入校園,閃耀著新生的希望;兩年前菩薩播下的種子,已是菩提遍地生!」早會時,上人形容地震帶給受災民眾的傷痛,如身處炎日煎迫的旱地,亟需春風雨露滋潤,才能復耕繁榮;兩年來慈濟人除了付出有形的物資,無形的膚慰、陪伴亦未曾間斷。

「災難令人遺憾與悲痛,卻也為當地帶來祥和瑞氣。慈濟建新校舍,也用愛持續陪伴,透過人文課程啟發孩子善良的心,懂得行善、行孝。軟、硬體建設皆安穩,終能讓孩子打開恐懼心門,走入快樂的新天地。」

另一方面,當地鄉親雖歷經天人永隔的創傷,在慈濟人長期陪伴、膚慰、帶動下,不少人已漸離悲痛,「還能投入志工行列,用『鄰幫鄰』的心情,照顧社區孤苦老弱者;形成愛的循環。」

上人欣言,慈濟援建希望工程學校之一洛水小學,全校師生響應「無菸校園」,並實施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的「三好教育」。「他們希望大家走進校園,聞到的是書香、花香,聽到的是師生的教學聲、讀書聲。」

當地老師們也在學校推動環保,下課後還到環保站做分類。上人表示:「無論是到環保站付出,或是在學校裏推動環保,都是『以身教育』。盼慈濟援建的十三所學校都能立下良好校風,造就英才,展現教育的希望。」

湧清泉,悲智運慈航

舉世震驚的災難,終會隨時間被人們遺忘;但對受災受難者來說,天搖地動的恐懼與天人永隔的悲慟,卻是永難忘懷的生命歷程。十三日早會上人開示,汶川大地震兩年過去,有人把握善因緣,在慈濟人引導下從悲慟中振作起來;卻也有人無法走出受災創痛。

「『無常』已在瞬間發生,莫讓生命停在苦痛中,要及時振作,運用法水轉化苦難悲情,讓心從苦的此岸到達樂的彼岸,進而發揮良能。」

時間如水,在分秒間不停地流逝。上人表示,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善用時間,就如水上行舟,能運載萬物從此岸到彼岸;若放任時間消逝,則如舟船觸礁停滯,可能下一波浪打來,即解體覆沒。」

生命中,每分每秒都是歷史。上人勉眾把握每一個瞬間、每一秒鐘,虔誠面對每一件事、歡歡喜喜發揮愛的良能,提升生命價值。「讓心地清流不斷湧現,匯集此清淨無染的好水,運載慈航度眾生。」

心志同,天下為己任

有人文志業體同仁認為慈濟環境太過單純,希望至其他職場「受磨練」;或是到濁亂處「匯注清流」、發揮影響力……

上人慨嘆:「不擇善處奉獻所長,反而投入惡地盼受磨練,是反其道而行!僅憑一人之力欲淨化濁流,恐怕不但無法淨化,清流反易被濁流吞沒。」

孔子感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上人言,大環境的濁惡的確讓人感到失望,但在大愛台有「道」可行,應提振使命感,克服困難拯救人心道德。

上人強調,大愛台擔負重大使命,主管培養人才的決心要更加落實,絕不能鬆懈;而每位同仁都要堅定志向、發揮人文良能。

「進入其他工作場所,即使有淨化人心的志願,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與環境同流;或雖有自覺,卻苦於心有餘而力不足。四十多年來,慈濟『為佛教,為眾生』的方向明確;在慈濟,大家心志相同,應借力使力,發揮專業才能,淨化天下人心。」上人勉同仁把握大愛台的環境,在清水中健康成長。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