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4期
2010-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環保二十年
  特別報導‧莫拉克風災週年紀念
  醫海慈航
  一句話的力量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4期
  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走入大家的心】

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營於六月二十一日展開,來自三十個國家地區的上千名學員被安排在板橋、三重兩個園區同步上課。上人身體違和,大醫王懇請他老人家不要出門。然而,上人還是來了;不但親臨兩個園區,從早到晚在視訊螢幕前陪伴,還刻意行經長長的講堂階梯,儘可能讓弟子們親近。

那一陣子,上人身體的疼痛,從腿部一直蔓延到腰、背,舉手投足卻依然輕盈、優雅。二十二日傍晚在三重,弟子們伸長了脖子,瞅緊著上人步步艱難步步踏,許多人掛心地止不住眼淚,等上人一開口,卻又破涕為笑。

「本來他們不要我走一圈,是我爭取的。我從上面走下來,雖然只有一小段路,但我們的心緊緊貼在一起……人人法入心,師父就走入你們的心。」

隔天在關渡志業園區,見有些弟子還是不放心,上人便清楚地表達了自己的意志。面容的慈藹,語氣的輕柔,令人觀之、聞之,不禁潸然淚下。

「他們在遠遠的地方,無法靠近我,現在回來了……每次大型活動,我的心都會吊在半空中,但還是要忍住,要放下。你們的擔心也要忍住,要放心……」

上人以身說法,以事顯理。雖說是一切盡在不言中,弟子們的心聲卻很難教人不動容。比如說,印尼的陳賢利便這麼表示:「昨天上人從上面走下來,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但上人的臉看起來很幸福。我回去要找更多志工,希望能常看到上人美麗的笑容。」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無量義經》是我們的法髓,要不斷從經文中印證,慈濟人有沒有做到?以經典見證慈濟法門,絕對是正法。慈濟人從經典中跳躍出來,我說經,你們行經。」

台下一大群男女老少聆聽著上人開示,有的懂中文,有的必須經過英文、法文、緬甸文或印尼文的翻譯;有的皮膚是黃色,有的則是黑色或白色。這使我確切地相信,菩薩以各種不同的面貌出現,存在於世界各角落、社會各階層。而菩薩們原本也不知道自己是菩薩,直到在沈睡中被上人一一喚醒,銜命歸隊。

一月十二日、二月二十七日,海地與智利分別發生損失慘重的地震。美國、加拿大和南美各地的師兄、師姊前往賑災,一路陪伴;此次營隊,美國慈濟人把萌芽的種子帶回心靈的故鄉。來自智利的陳秀全,來自海地的丹尼爾、皮耶洛與伊芙蓮都上台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

陳秀全生長於花蓮,卻不識慈濟,從軍職退役後前往智利經商,花了幾十年,繞了幾萬里路才又回到原點會合。原本愛玩,投入慈濟賑災後即開始吃素,發願在菩薩道上永不退轉。

丹尼爾看過上人很多書,覺得上人的理念正是自己一輩子想做的事:「海地人的心生病了,需要上人的法醫治。海地的有錢人都去了美國,可是上人說『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窮人也可以『捨』,可以把大愛弘揚到天下。」

六月二十二日上午,丹尼爾、陳秀全面見上人請求皈依,誓願在居住國弘揚慈濟宗門。上人在欣慰之餘,也殷切地期許他倆心要顧好、身段要放下:「觀世音菩薩非一人能做,需要千手千眼。人人的心一定要合起來,路才能走得平坦。」


【沒有教不會的孩子】

六月二十五日上午,印尼慈濟中小學的校長、老師與上人座談。由於是第一次與上人面對面,老師們在心得分享時既像傾訴,又像懺悔,歡喜與激動的情緒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我謹記著上人所說,『沒有教不會的孩子』。」慈小校長Zainah Mawardi說,從二○○三年到現在,學生已經很整齊了,可是,其中的過程並不容易。孩子們來自紅溪河畔,態度不好、頭髮是黏的;老師們強忍嫌棄,幫他們洗頭、刷牙,張羅維他命、牛奶,像母親一樣地教育他們,終於看到了他們的進步。

「學校有茶道、花道教室。可是,我們並不以教室為榮,而是因孩子們排隊進教室時的整齊、安靜而感動。今年母親節活動由男老師舉辦,邀請所有老師的父母來參加,由老師為自己的雙親洗腳。這也教導了我們,雖為人師仍要孝順父母。 」

慈濟高職的學務主任Ahmad Damanhuri也說,在為父母洗腳時,他全身發抖,因為那是他第一次親吻父母的手和腳;在此之前,他許久不曾回家看過兩老。

「我教書十多年,以前是不負責的老師,去學校只是教書,不是教育。在慈濟的學校,小朋友放學時過來親吻我的手,讓我非常感動,願意全心全意教育他們。我答應上人,要當一個更好的人,要作學生的典範。」

這位男老師強調,上人是所有孩子的希望,是印尼人的希望;在感恩上人關懷、教導印尼人民時,哽咽地說不出話來。而女校長也在分享結束時,跪在上人面前泣不成聲,緊握著上人的手,久久捨不得放開。

老師們以慈濟人文教育學生,自己的心靈也同時得到了淨化。


【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六月二十四日傍晚,上人要離開三重志業園區時,幾十位香積菩薩聞風趕來列隊歡送。站在最前面的,都是掌大鍋、執大鏟的師兄們。擔任各項勤務的師兄、師姊把每位歸來的海外家人都當佛供養,人人都抱著感恩心,以辦法會的虔誠來辦營隊。

「好在我們有這麼多人,好在台北有這兩個大空間可利用。不動地菩薩歡迎遠行地菩薩,有大活動才能展現大家的才能,不論是幾歲,有得做便值得歡喜。 」

一路南下,上人開示,從現在開始,「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四門四法,我們要說「合和互協」。為了讓弟子們一目了然,他老人家還一邊說,一邊比出四隻手指頭:「慈濟人要慈悲等觀,平等不是用口說的,而是要身體力行。師父的法沒有變,只是眾生執著於形象。好,現在,這樣(手指比橫的)變這樣(手指比直的),沒有上、下的分別,從左邊或右邊念起,都可以。」

想到此回營隊的順暢,我不禁覺得,師兄師姊們其實已經把「合和互協」的精神融入工作裏了。營隊雖由北區主辦,隊輔卻由全台法親擔任,以便大家相互觀摩、學習。兩個園區的兩個組隊一起用心規畫所有事務,不但環環相扣,還處處可見新意。比如說,出入動線有十條,無論是用餐、上課,三分鐘內即可完成出班入班,以便學員得到充分休息;課程加強實務,讓大家回到社區可以立即應用,改善了以往學員雖然感動,回去卻不知如何著手的缺憾……

就像上人勉勵營隊工作人員時所說的:「所有靜思弟子都具足了佛心,還有堅定的師志,所以才能這麼圓滿。成就別人,其實自己也成就了!」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