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4期
2010-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環保二十年
  特別報導‧莫拉克風災週年紀念
  醫海慈航
  一句話的力量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4期
  驚心動魄的考驗

◎撰文‧黃則達(大林慈濟醫院牙科醫師) 插畫‧燕子

他的脈搏在我手中逐漸微弱,
我帶著沈重的無力感,
宣告病患死亡……
十年後的今天,
手術的進步加上醫療團隊為後盾,
讓我能夠全力以赴,
挽救每一條寶貴生命。


我一輩子都會記得那天早上的那位病患。

那時,我還是口腔顎面外科第一年住院醫師,正忙著門診工作時,護士突然呼叫:「病患大出血,趕快來!」

跑到病房,一大群護士已圍在病床邊,床上、地上有一大灘血,病患已接近昏迷休克。

我接手壓住病患傷口,血液還是從紗布旁大量流出;為了查看出血位置,就在一邊移開紗布的瞬間,一道直噴而出的血液,直直沖入我那因跑步而張大口喘息、也來不及戴口罩的口腔內。

因為實在太緊急了,我根本無法閃避,也沒時間處理口中的一大團血液,只能再用力壓住病患傷口,尋找出血位置。直到嘗試第三次時,終於用止血鉗夾住出血的頸動脈;病患不再流血,我也才能清理滿嘴、滿臉的血液。

後來主治醫師趕到,完成後續的緊急救治,病患生命徵兆穩定下來;但也因失血過多,以及止血阻斷頸動脈血液造成腦部缺血,意識一直沒有清醒。一星期後就因病危,出院回家嚥下最後一口氣。

這位口腔癌病患,三週前接受廣泛切除手術後,左半臉部缺損了一大半,半邊臉和脖子的傷口有一個碗公那麼大。雖然護士一直反映病患的傷口極度疼痛,我卻認為病患應可完成假臉製作,繼續化療、電療,而沒有積極緩解疼痛,讓他有餘力完成生命末期的遺願,成為我的遺憾。

直到現在,有時在半夜夢中,我仍會被那血液直沖入口腔的撞擊感,及那床上、地上一大灘血的場景所驚醒。

另一次在急診室,口腔癌末期患者頸部深層動脈大出血,我找不到出血點,聯絡放射科進行動脈栓塞止血;但要進行動脈栓塞的病患已排得滿滿,且癌末病患因為腫瘤影響,大多無法完成動脈栓塞止血,就算完成,頂多也只能延長幾小時或幾天的生命……

最後,病患的脈搏在我的手中逐漸微弱;三十分鐘後,我帶著沈重的無力感,宣告病患死亡。

團隊合作搶救生命

完成住院醫師訓練、考取專科醫師後,我來到剛啟業的大林慈濟醫院服務,擔任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轉眼已經十年了。

拜顯微重建手術的進步,加上與整型外科黃介琦主任、放射腫瘤科李文星主任、血液腫瘤科蘇裕傑主任一起合作,積極為病患進行跨科治療計畫討論。接受口腔惡性腫瘤切除重建手術的病患,不太會有那種大範圍、無法重建、宛如恐怖片人物的傷口,但緊急狀況還是不可避免。

一位急診病患不知道自己罹患口腔癌,因為大出血緊急來就醫。我們為他初步處理後,血稍微止住了,但還是需要再進行動脈栓塞止血。

聯絡上放射科林志文主任後,他馬上到急診室評估病患病情,並請一般排程病患稍候,讓急診患者得以進入導管室進行動脈栓塞止血;為避免發生動脈栓塞後仍無法止血,也同時聯絡手術室進行緊急止血手術的準備。緊密的安排,讓病患安度危機。

口腔顎面外科和重建整型外科合力手術的時間,經常長達十至十八小時,為了讓彼此都能在較好的狀態下進行手術,我們會在清晨六點即進開刀房。在體力極度透支的手術後,病患因此可以擁有較好的外觀、也可以回復日常的生活,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尤其不同科別醫師合作協調、全心為病患的工作氣氛,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曾有位接受口腔癌切除重建手術的病患,術後一星期發生大出血。我和黃介琦主任輪流為他壓住止血,連手術衣都來不及換,邊跑邊聯絡,直接將病患送入開刀房。幸好大林慈院為絕對緊急的病患留有緊急開刀房,讓我們能在最緊急的情況下,解除患者的死亡危機。

其實當時我正準備幫另一位病患進行手術,患者已上好全身麻醉;非常感恩耳鼻喉科何旭爵主任,與病患家屬充分溝通及取得諒解後,立刻接手手術,讓我不致分身乏術。

一次次的考驗令人驚心動魄,但也驗證了醫療團隊的應變能力。在大林慈院,各科別醫師總是不分你或我的病患,盡全力醫治;縱使面對情緒起伏的病患家屬,也能秉持同理心。這點一直讓我銘感在心。

(本書摘錄自慈濟道侶叢書最新出版——《我的病患老師》)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