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4期
2010-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環保二十年
  特別報導‧莫拉克風災週年紀念
  醫海慈航
  一句話的力量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4期
  綠色生命力

慈濟的環保志業下個月將屆滿二十年,從當初證嚴上人輕輕一句「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有人開始彎腰埋首於資源回收,至今全台大街小巷遍布四千五百多個環保站,六萬七千多名志工投入,已形成淨化人間的豐沛草根力量。

以回收量而言,自一九九五年至今,慈濟志工回收的紙量,相當於挽救一千八百萬棵樹;每位志工的資源回收量,約為全國平均值的二十倍。回收的寶特瓶,經科技處理再製成輕軟的毛毯、衣服,已賑濟許多海外受災民眾,並成為新時代的特色產品。

但「做環保」的價值不僅於此。環保站已成為生活與心靈的教育場所,許多人在這裏重新學習如何過生活、如何惜福愛物,也找到生命的功能意義。它對所有老老少少敞開大門,人們以貼近大地的謙卑姿態相見,也重拾舊社會相互關懷的溫暖人情。

鄉間的環保站較寬敞,成為阿公阿婆、左鄰右舍像「家」一樣的聚會所;都市寸土寸金,騎樓下、水溝蓋上的小衢巷也成為化「垃圾」為「黃金」的地帶。每週三晚上的「夜間環保」,更形成上班族踴躍盡一分汗水心力的閃亮夜景。

環保菩薩的默默付出,環保站種種資源再利用的巧思,都展現慈濟倡導的「克勤、克儉、克己、克難」精神,唯有靠這種精神,人間才有可能化穢土為淨土。

展望未來,證嚴上人更進一步提出「環保精質化,清淨在源頭」的理念,鼓勵慈濟志工進行家戶宣導,洗淨回收物後再送出。這樣不僅有助於回收站的環境衛生,也可節省人力、時間、水資源的消耗。此外,上人也呼籲人人落實使用環保餐具,或在家中備餐,以減少用量驚人的塑膠袋,也可創造家人共餐的溫馨。

慈濟在本月十九日獲得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認可,取得非政府組織「特殊諮詢地位」,此後將經常參與會議,對社會、經濟、人道等議題進行建言。我們相信,倡導回歸儉樸生活與資源再生的慈濟環保經驗,將會成為國際交流的重點。

我們也期待,與國際接壤的慈濟環保,將會發揮更大的綠色生命力,帶動更多的地球子民,恢復環境和人心生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