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4期
2010-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環保二十年
  特別報導‧莫拉克風災週年紀念
  醫海慈航
  一句話的力量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4期
  保健地球 最美的雙手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一○年六月二十六日至七月二十日

地球是人類最美好的家,
不忍地球受毀傷,
人人必須克勤克儉、少欲惜福。
舉手之勞做環保,
能為地球保健康;
愛護地球的手,
是真正最美的雙手!


今年夏天,全台氣溫屢創新高,走到哪兒都能聽到「好熱!好熱!」不只台灣,位在中東的伊朗,氣溫高達攝氏五十二度,中國大陸北京也有四十度……酷熱天候猶如煎沙煮日,不僅超過人體常溫,連柏油路面都融化了。

同在地球上,有的地方熱如火爐,有的地方冰封雪凍;有的地方乾旱無水,有的地方卻洪澇成災……

兩千多年前,佛陀即指出,娑婆世界為「堪忍世界」,意指人們生活的世間,苦難偏多,要堪得住忍耐。對照當今世界,大乾坤四大不調,人們身心受煎熬,的確是「堪忍事多」。

全球氣候不調和,起因於人類為了滿足欲望、追求舒適享受,破壞自然生態,污染空氣、水源、大地;讓地球受毀傷、蒼生受災殃。

垃圾是人人所製造、污染出於每一個人,所以現在人人必須做的事,就是力行環保。不要以為個人力量微小,起不了什麼作用;環保就如「蝴蝶效應」,每個人小小的動作,能產生大大影響,一定要重視它、力行它。

「草根菩提」奉獻真情,
是地球大環境的貴人,
也是人人生命中的貴人。

在塑膠製品未廣泛使用前,人們日常生活除了果皮、菜葉,就是土、沙、紙等,沒有多餘的垃圾。反觀現在,到處都是大地無法自然分解的寶特瓶、塑膠袋。

一九九○年八月二十三日,我在台中一場演講中呼籲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感恩一群又一群「草根菩提」縮小自己、放下身段,付出無私大愛,為大地奉獻真情;不只啟動慈濟環保志業,也開啟他們的「幸福」人生。

志工不計較回收物有多髒、多亂、多重,「盡形壽,獻身命」付出;即使做得滿身大汗,不說「辛苦」而說「幸福」。在環保教育站裏,無論是老人家、青少年,甚至幼小的孩童,人人都知道要節能減碳、惜福愛物、保護地球。

慈濟的環保行動不僅普遍全台,且變成一股清流,遍及國際間。目前全球有十七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在居住地響應環保;不是口說,而是身體力行。長期努力的成果受到聯合國肯定,二○○五年「世界環保日」中,邀請慈濟人和各國人士分享實做經驗。

志工,是覺有情者,也是人間菩薩;環保志工是地球大環境的貴人、也是人與人之間生命中的貴人——許多人在彎腰實做中,打開心門,放下煩惱,身心得到復健。

唯有更多人用真誠的心、誠懇的愛,投入保護地球的行列,才能讓大自然恢復生態,人類、萬物恢復生機。

家庭垃圾減量,
精細回收可用資源;
環保精質化,
清淨在源頭。

大地一切物品,都是可回收、可利用的好資源。慈濟力行環保二十年後的今天,更進一步宣導「環保精質化,清淨在源頭」——回收物要精,質也要提升。

希望人人從家庭開始——盡量在家準備三餐,享受天倫之樂,也省去在外購買耗用的包裝或容器;自己帶開水,減少購買飲料;回收的空瓶罐要保持乾淨,才不會招來螞蟻、蚊蟲、蟑螂等。

要民眾徹底做到「清淨在源頭」,實在不容易,不過,發心立願就不困難。

台北林口慈濟志工羅彭辰妹,經過長期宣導爭取,今年五月終於取得社區管委會同意,每週日及週三在社區實施夜間環保,住戶可將回收物拿到中庭,由慈濟人教導如何分類。

剛開始,有些住戶拿來的回收物就像垃圾,沒洗也沒分類;經慈濟人不斷帶動,一個多月後已有顯著成效——居民拿出來的回收物,已經做好乾淨而清楚的分類,可以直接裝箱、打包,送到回收站。

唯有人人從源頭達到垃圾減量,並且伸出雙手,回收可用資源,才能讓大地呈現清淨之美,讓地球常保健康。

不輕視微小力量,
不輕視每個起心動念,
有愛有善,遠離災難。

海地強震已經半年過去,重建仍無起色。七月十二日一場風雨,把受災民眾的帳棚吹得東倒西歪,從新聞畫面聽到孩子們惶恐哀叫的聲音,看到母親背著孩子、拉著孩子逃難;他們要閃避到哪裏?哪裏才能庇護他們的平安?實在令人難過。

台灣很有福,要見苦知福,更需要戒慎虔誠——人人當好好把心靜下來,細細地思考:來人間一遭,有何目的?人在世間,有何作用?人與人之間,應如何建立關係?人與大自然之間,該如何相處?最重要的,是要好好思考——如何才能讓天下無災難?

人因貪求快樂,在顛倒中造業。明明自造業而受苦報,卻因無知而不能自我反省,繼續自造危機,在無知、造業中,受盡苦難。

人生在世,和天地之間、人與人之間,都要懷有感恩、尊重心;千萬不要「什麼都不怕」,肆無忌憚掠奪大地資源。

地球是我們最美好的家,人人都要疼惜她。不忍地球受毀傷,就該從自己做起——把心調好,不輕視點滴力量、不輕視每個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都要疼惜、保護大地。唯有對天地敬畏、與其他物類相愛互動,時時刻刻敬天愛地,才是真正覺悟的人生。

就如環保清流,能淨化心地與大地;希望台灣善的、愛的力量能推向全球,讓天下消弭災難,社會祥和,人人平安。

打開心窗,
引進智慧之光,
啟發愛心、調和心靈,
惜福造福,真正有福。

媒體報導,美國亞特蘭大一對夫妻,不斷教育孩子要付出愛心。二○○六年某天,十四歲的女兒漢娜回家途中,看見一輛賓士車停在路口,路旁則有滿面飢色的街友。小女孩想:假如這個人不開賓士車,也許就可以讓很多人吃飽。

當晚,漢娜悶悶不樂,跟父母提起了她的想法。媽媽說:你想怎麼做?把房子賣了嗎?經歷六個月的家庭辯論,父母為了教育孩子,決定賣豪宅,拿出半數售屋所得,透過慈善組織捐給非洲貧民,為他們蓋學校、醫院,嘉惠達兩萬人。

父母用剩餘的錢換一棟小房子。弟弟說:「我喜歡這間屋子,因為活動空間小,家人互動更多,情感更緊密了。」

這就是「喜捨」。這家人把物欲減低,發揮無私大愛,提升了精神生活的富足。

在台灣,同樣也有勤儉樸實、樂在付出的故事。彰化七十歲的莊石田居士,年輕時很辛苦,白手起家,終於累積了一筆財富;沒想到十多年前被倒債一千多萬元,生活的苦一一熬過來了,他體會「有儉才有底」,生活非常勤儉。

一家人省電,借用自然光;省水,一水多用——米洗好了洗菜,菜洗好了,還可以洗其他東西,直到水髒了,就拿來拖地板;襪子破了一補再補,一套衣服一穿就是十幾、二十年……

生活物欲減得這麼低,可是他們心中的愛卻非常充裕。平常五塊錢、十塊錢都捨不得用,但是聽到要救人,卻跑第一。

做好事,不是要等到存了多少錢;他們在勤儉中,還是不斷捐款助人。不只如此,還勤耕福田——莊居士在彰化志業園區修剪花草,太太黃寶蓮也在台中潭子慈濟醫院做福田志工。全家老少常常總動員做慈濟。

莊石田居士,真正是「造福田」居士,他那一分「靜寂清澄,志玄虛漠」的堅定志向,是發自於內心的智慧。

人人心中都有自然光,都可以發揮愛的能量。不要輕視自己力量小,應該打開心窗,讓陽光——智慧之光透進來;並運用這一分智慧之光,教育人人的心靈。若人人都能啟發愛心、調和心態,惜福造福,人生才能真正有福。

                                                         ●

台灣時間七月十九日晚間十一點,正在美國紐約召開會議的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宣布「佛教慈濟基金會」取得該會「特殊諮詢地位」(NGO in 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 with ECOSOC)。

「經濟社會理事會」是聯合國六個主要機構之一,有了這樣的身分,今後慈濟基金會代表可參與相關會議、提供口頭與書面建議,吸收各非政府組織的經驗和理念;更能透過聯合國的訊息,做出更準確的決策。而慈濟在全球的慈善行動,則可以申請聯合國各相關組織的協助與必要的安全保護,讓賑災工作多一層保障。

這樣的資源,落實在苦難人的身上,幫助會更大。這將是慈濟又一個「一大事因緣」。

慈濟最初的「一大事因緣」,緣於四十四年前非常克難的時代、非常克難的環境、非常克難的一顆種子;這顆種子,就是人人本具、與佛同等的清淨、悲心、智慧。

四十多年來,歷經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耐心的成就,慈濟始終堅持「為佛教、為眾生」——佛教的精神理念,就是悲憫蒼生,引導人心往正確的方向,解脫無明煩惱,提升無私大愛。

佛陀說:善惡業種,大於須彌山。教導人們要謹慎一念心——一念偏差,為惡的業力大於須彌山;一念向善,造福人間的力量同樣大於須彌山。

慈濟人發大心、立大願,甘願付出、承擔,希望為苦難人拔苦予樂,使人身心安樂。這一分心靈之愛,亦高於須彌山。

如今慈濟善的足跡,履及全球七十個國家;這分無分種族、宗教的佛教無私大愛精神,獲得了聯合國的肯定。往後慈濟要承擔的責任更重,所以眼界要更寬,肩膀要更厚、更堅,精神理念要更廣、更大,挑起「愛無疆界」的重責大任。

期待人人有真誠的覺悟,分秒不空過,緊緊把握;把生命用在最貴重的地方——當時間需要我、空間需要我、他人需要我時,及時付出力量。感恩!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