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4期
2010-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環保二十年
  特別報導‧莫拉克風災週年紀念
  醫海慈航
  一句話的力量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4期
  一日 莫「迷情」,要「覺情」

 

◆6‧1《農四月‧十九》

【靜思小語】凡夫來人間,是因為「迷情」;佛菩薩來人間,是因為「覺有情」。

器量大小,凡聖之別

《法華經‧序品第一》云:「佛放一光,我及眾會,見此國界,種種殊妙。諸佛神力,智慧希有,放一淨光,照無量國。」晨語時間,上人引此經文開示,透過現代網路科技,已能實現佛陀所言之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等「神通」,不只靈鷲山上的聞法眾能接受佛陀教法,而今佛陀智慧已能普被天下。

「『神』就是精神、智慧;精神集中,就能發揮智慧。即使種族、國籍、語言不同,人人擁有同等智慧,只要有心,都能理解佛陀妙法,且進一步加以運用。」

上人以慈濟人今年在三十多個國家地區舉行浴佛、帶領當地民眾體會佛教精神為例表示,過去許多國家不知有佛教、不曾聽聞佛名,但各國慈濟人有信念,遂能藉浴佛典禮,弘傳佛陀的精神與智慧。

「佛放一光,遠近普照。能接受的人,即使距佛遙遠,也能立即體會佛陀的心地風光。反之,無法接受的人,即使近在佛前,也無法體會。」

既然「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為何有凡聖之別呢?上人指出,人人本具「覺」因——覺悟的靈明本性,只是受無明污染,遂入「迷」因。

「佛陀來人間,是因為『覺有情』;凡夫來人間,則是因為『迷情』。有了『迷』的因,就得到迷果而流轉六道;有了『覺』的因,即能超凡入聖。」

上人續以水器形容,雖然同樣都能盛水,容量卻不相同;眾生與佛最大的差別,在於「心念」。

「凡夫的根器甚小,即使聞法解理而悟,也只是很微分的覺,無法像聖者一般徹底覺悟。學佛,要努力回歸與佛同等的境界、找回與佛同等的心地風光!」

深耕人心,大地回春

中美洲瓜地馬拉去年遭逢嚴重乾旱,今年五月好不容易盼到雨季,卻發生火山爆發;緊接著前天又遭受熱帶風暴「艾加沙」襲擊,暴雨成災。

早會時間,上人感嘆苦於乾旱、農作歉收的民眾,因火山威脅而流離失所,再遭遇暴風雨而釀死傷……實苦不堪言。「災難接連而至,人人要更綿密、徹底的覺悟。唯有深耕人心,大地才能回春。」

瓜地馬拉慈濟人甫於五月中旬,至乾旱缺糧的聖路易士希羅帝貝給市(San Luis Jilotepeque),致贈玉米、黑豆、沙拉油、麥片等物資給八百一十戶家庭;目前正準備前往受火山爆發、風災波及的地區勘災。

在大地眾生苦難偏多之時,慈濟人不只忙於救災,亦致力於「救心」——宣導「齋戒素食護大地」,鼓勵大眾提起虔誠善念、尊重生命,莫因口腹之欲而造殺業;多食用蔬果,能使身體健康,也培養愛心。

檳城慈濟人自二○○三年開始,每年五月推動「齋戒月」,走入社區宣導,並免費提供素食便當。今年規定比往年更嚴格,訂飯盒的民眾必須天天吃素;難度增加,卻也看到民眾的決心——飯盒數量是去年的三倍,每天超過四千兩百盒。

「要眾生共享安樂,需先自淨身口意——戒口欲、齋戒護生;進而帶動他人付諸行動。」上人肯定馬來西亞慈濟人用心、用方法推動素食;勉勵台灣慈濟人要把握好環境、好因緣,用心宣導。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多募得一個人的虔心善念,就能讓污濁的世間多一分淨化。」全球災難頻繁,上人勉眾提高戒慎虔誠的心,從自我做起,護心護大地。

有心有願,迎頭趕上

海地賑災視訊會議,美國邢濟敏師兄報告,雖然慈濟人陸續離開海地,但當地志工皮耶洛、伊芙蓮、傑克、丹尼斯等,仍持續分區進行小型物資發放。

上人感恩大家用心,在當地培養出這一群志工;但願他們能長期密集地關懷自己的同胞。

「將近五個月的時間,人間菩薩懷抱大愛,難行能行,來來回回到海地賑災;只有一個目標——要把愛傳到每一個需要的人手中。雖然中長期援助困難重重,仍要盡心力,永不放棄。」上人勉眾要有信心,把愛推得更廣、更遠,引領人人朝人生正確方向而行。

智利賑災方面,甫完成第二波一萬八千人的物資發放與義診,今日楊創榮醫師帶領志工探訪地震受損的學校以及腦性麻痹孩童收容所。訪視後,慈濟人為當地僑民舉辦幸福人生講座,現場氣氛溫馨熱絡。

第一次參加慈濟賑災的吳崇明先生,對佛學頗有研究,他表示以前看大愛新聞,覺得是修行人榜樣,遂抱著見賢思齊的心情來參與。「慈濟人的言行,是無言的身教;上人的德行,是慈濟人中心的價值、目標與動力。看到上人腳步很快,很不捨;請上人放慢腳步,讓弟子多分擔。」

上人聞言道:「看到大家求法若渴、用心精進,雖然離我遙遠,但是彼此心靈貼合。光陰似箭不待人,我的腳步不能放慢;請大家多發心,只要把握當下多精進,相信一定趕得上!」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