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 虔誠心,綿密愛
◆6‧6《農四月‧二十四》
【靜思小語】多一分虔誠心,天下多一分平安;多付出一分愛,苦難人多一分力量。
時慎思,守護心念
佛陀於演說《法華經》大法前,「放大光明,照于東方萬八千土」;晨語時間,上人解說「萬八千土」,亦形容人人的心地風光。
「每一個人的心靈世界各不相同,有反覆無常的凡夫境界,亦有清淨光明的聖人境界。凡夫固然不易信此大法,聲聞、緣覺、菩薩等修行者,若執著於既有的修證成果,即難體會佛陀本懷而進一步求法。」
就如莊子與惠施辯論水中游魚是否快樂?即使兩人經常探討哲學道理、同處濠梁之上,心靈境界亦不相同。
「凡夫心性不定,故難信大乘法;若在日常薰習、勤修,亦能逐漸接受、體會。唯缺乏善根、習氣惡劣、自甘墮落之人,不僅不肯相信大法,尚予毀謗。故佛陀廣開方便,應眾生不同根性循循善導;直到靈山會上因緣成熟,捨離方便,而說大乘法。」
上人指出,大乘法「世間難信」,故法華會上佛陀說法之前的顯異瑞相,以及文殊、彌勒兩位大菩薩的對答,是佛菩薩希望人人能接受大法的用心——先讓眾生知道大乘法的殊勝而能夠接受,進而慢慢體會佛心而漸入佛境。
佛心「靜寂清澄」的境界,亦非凡夫心所能體會。上人提醒,必須「信」才能聞法入心,進而發心立願,投入人群付出。「慈濟人秉佛心走入人群,在人群中運用佛法、體會佛心;正是在信、解、行、證的修行道場中精進。」
做好事,永不放棄
個人力量雖微,而全球慈濟人以佛心師志就地付出,愛心綿密連接,故能廣被全球。
僑居宏都拉斯二十三年的張鴻才先生,正逢經濟狀況最差的時候,但是看到「艾加沙」風災後,許多孩子連衣服都被水沖走了,於心不忍,遂以有限能力予以濟助。
「在困難中仍能生起慈悲心,實在不容易;也說明只要有愛,就有力量能夠造福人間。」上人於早會時間勉眾,共同用愛鋪起康莊大道,陪伴苦難人邁向平安幸福路。
印尼慈濟人和軍方合作,在蘇拉威西首府「望加錫」舉辦義診,共服務一百五十人。不只家有幼子的護理人員爭取投入,高齡醫師亦不放棄付出的機會。上人欣見當地醫護「做好事,不放棄」。
「人生時間有限、所能到達的空間有限,然而大愛無限——只要用心,就能把握機會付出。」
上人並教眾,為善要開闊心胸。「善惡繫於一念。若一念偏差,在惡念的驅使下,會將單純的善法,變成挑撥人心摩擦對立的惡法。故應審慎守護心念、明辨善惡。」
救苦難,發心力行
全球天災、人禍頻起,上人於藥師法會中開示:「有福能在風調雨順之處平安生活,不僅要發大心、立大願,幫助深陷災苦的人們;更進一步要引導人接受善法,發揮良能,讓大愛的力量擴展得更遠。」
四十四年來,慈濟人以愛鋪設菩提大道,已在全球各地連接起菩薩網絡。上人以中南美洲為例,當地慈濟人以少數人力,關懷廣大民眾。「他們不因人數少、力量薄弱而放棄,慈悲善行令人感佩;也證明只要有心,就有力量造福受災受苦的人。」
如《藥師經》所示,諸佛以慈悲救苦的宏願度化人間,引導人人覺悟無常。上人感恩人間遍滿菩薩,願做福田農夫,從點而線而面,不斷把愛播撒在每一個角落,讓人與人之間以善法互動。
「經典不是口頭念誦而已,而是指引人行路方向。希望人人能夠認清這條道路,身體力行菩薩道。功德亦非念經即能求得,必須發心力行∣∣內修、外行,才是真功德!」
上人籲請大家日日戒慎虔誠,多一分虔誠的心,天下就多一分平安;多付出一分愛,苦難人就多一分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