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4期
2010-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環保二十年
  特別報導‧莫拉克風災週年紀念
  醫海慈航
  一句話的力量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4期
  八至九日 淨心不貪,素食護生

 

◆6‧8~9《農四月‧二十六至二十七》

【靜思小語】淨化自心不貪,是心理環保;素食尊重生命,是生理環保。

勤儉致福,從小教育

台南大愛幼兒園一百多位師生,五月二十七日舉辦「做環保愛大地」活動,小朋友走訪街頭巷尾,見到長輩恭敬問好,再以「環保健康操」、「五善之歌」,呼籲人人響應環保。許多人因此將家中的資源回收物交給孩子,一天下來共換得六百九十九元;孩子們說:這些錢要捐給大愛台和師公,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早會時間,上人稱許他們是「環保小尖兵」,知道大愛台是一股清流,能夠廣傳環保觀念,讓天下人都提起「救地球」的使命。

「環境教育可以教出善法,也可以教出惡法。對於善、惡法,要清楚分明,用心教育。」上人強調,浪費、消費的時代,已顯現了危機——四大不調,天災頻傳;全球不少乾旱之地無水可用,甚至連飲水都要分配。

「傳統的社會裏,大環境很自然地培養孩子惜福觀念,長輩都會教導做人的根本。例如吃飯時,碗裏若剩下些許飯粒,大人就會告誡,必須吃乾淨,否則將來沒飯吃……無形之中,大人已在對孩子說『因果』。」

上人言,早期農業社會中,因果觀念深植人心,故懂得惜福。隨著時代演變,現代孩子從出生就開始消費——喝牛奶、用紙尿褲,生活中所用也是紙杯、紙碗;孩子耳濡目染下,惜福觀念難以存心。

在用水習慣上也是如此。上人提到以往須以人力挑水,因為得之不易,人人都知道要節省用水;然而現在自來水系統非常方便,只要扭開水龍頭即有清淨的水可用,多數人認為理所當然,而不予珍惜。

「過去的環境,父母、祖父母、整個社會很自然地教育孩子一個觀念——要勤、要儉。然而現在社會大環境,與勤儉的觀念背道而馳;欲回歸正確的方向,須仰賴整個社會來調和。」

馬來西亞馬六甲幼兒園老師設計體驗課程,讓四歲小朋友限水、挑水三天,體驗水資源得來不易。其中一位孩子回家看到媽媽洗碗時大量用水,竟哭著說:「快沒有水了,媽媽不要浪費水……」家長因此受到教育,自許要作孩子的榜樣。

吉隆坡大愛幼教中心,則安排小朋友利用變賣回收物的錢到市場買菜、回家自己煮菜;小朋友從中明白金錢得來不易,以及父母買菜煮飯的辛勞,不再挑食、浪費食物。

「這就是生活教育——製造一個環境,讓他們從中感受震撼,才能發自內心克己、克勤、克儉。」上人表示,教育孩子,除了師長循循善誘,也需要家長配合;透過愛心、耐心引導,讓孩子懂得惜福、疼惜大地,將來才不致深陷苦難。

順應天理,大地平安

九日早會時間,上人引《藥師經》「妙高山王,可使傾動」開示,看似穩重的大山同樣難倚靠,不離成、住、壞、空的法則。

「天災實出自人心——人心貪婪無度,為享受而過度開發、污染大地,讓大地受毀傷,動輒山崩、土石流。」

人能破壞大地,也能拯救大地。上人指出,環保不只在口頭呼籲,須身體力行,以身教帶動他人調整好心理,進而在生活中克勤、克儉、克難。

「不只是大地需要環保,心理與生理都要環保。心理環保必須自我淨化,不起貪婪之心;生理環保就是素食,尊重生命。人人順應天理,普愛大地生靈,才能使大地平安。」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