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4期
2010-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環保二十年
  特別報導‧莫拉克風災週年紀念
  醫海慈航
  一句話的力量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4期
  二十七日 合和互協

 

◆6‧27《農五月‧十六》

【靜思小語】合心包容,和氣帶動,互愛叮嚀,協力並進。

無怨悔,無憂求

過去,「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四合一組織架構,常被誤以為是上下階層,層層傳達指令。於關渡志業園區對北區慈誠委員開示時,上人以「合和互協」,點出組隊合心分工、分工合心之旨要。

「在慈濟要用心做到『慈悲等觀』、『秉慈取智』。無須在組隊名相上計較,真正應該爭取的是做事的機會,付出才能有體會。」上人指出,能讓人入心坎且身體力行、增長慧命的法,不限於資深者的經驗分享;新進者聞法能行,亦能傳承法髓。

以「手掌」為喻,上人表示,雖然五根手指頭長短不一,然根源相同;每一根手指都要健全,才能順利握取物品。慈濟四法四門四合一,四組隊各有功能,但於「法」平齊,缺一不可。

上人再以「慈心圓融無後悔,悲心同根無怨尤,喜心淨化無憂愁,捨心永恆無所求」進一步闡明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於內心修持、向外實行之要旨。

「慈心圓融無後悔∣∣慈心,是由衷希望人人有福、天下平安、社會祥和的開闊之心,這分心,讓人如沐春風,感受幸福、美好;有慈心即能圓融,為大地眾生平安、幸福而甘願付出,永不後悔。悲心同根無怨尤∣∣悲心是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同體大悲』之心,即使為人拔苦的過程困難重重、甚至遭受誤解批評,仍能心平氣和,無怨無尤。」

「喜心淨化無憂愁∣∣唯有世間人心皆淨化,無貪、瞋、癡等無明欲念,人人歡喜輕安,社會就能祥和平安。捨心永恆無所求∣∣要永遠保持無所求的開闊心胸,將愛心無限延展。」

世間人求福壽,但福報非一味拜神求佛能得。上人譬喻,就如金融存款,若沒有先在銀行存款,空有一本儲金簿,仍無法提領;應懂得「晴天要積雨來糧」,平日盡心力行善造福,累積善因福緣。

上人再引佛陀遣弟子向貧夫婦托缽、讓貧夫婦有機會供僧植福的佛典故事教眾:「並非供佛、供僧就能得大福;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心達到『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這是佛陀最為讚歎的。」

慈濟宗門已開,不斷有新進者從協力門進入慈濟宗門;上人勉眾要用互愛的力量加以呵護、和氣帶動、合心包容,齊心並進,如此就是真正做到「合和互協」。

法入心,髓入心

「精神理念充足,才能真正傳承靜思法脈;否則僅是開啟慈濟宗門、走入人群去付出,未必能付出而無所求。大慈無悔,只在個人內心修持;要再加上慈心圓融,才能將慈心普及開闊。這就必須有法髓存心。」

與美國濟捨、誠浩師兄等人談話,上人期許「法入心」尚須「髓入心」,才能增長慧命;而「法髓」就是靜思法脈的精神理念。

南非潘明水師兄,雖有語言隔閡,卻可以確實而深入地將師父的法傳給祖魯族志工,讓他們融入法脈、「拚生命」做慈濟。上人以此為例表示:「所倚靠的不是語言,而是一分誠懇的心。慈濟人對於法脈要很了解,才能走入當地主流社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