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至二十九日 恆持一念善
◆6‧28~29《農五月‧十七至十八》
【靜思小語】時間如流水消逝,無可挽回;但瞬間的起心動念,卻能恆久長存。
健康種子,以和為貴
慈濟種子在海外扎根,最重要的是種子本身要健康,才能成長茁壯,從一種子而生無量數。
與海外志工談話,上人教示:「『誠正信實』是每位慈誠、委員的本分,要引清流不斷自我淨化,才能向外力行『慈悲喜捨』。慈濟團隊一定要建立『和』,人人合心、一心一志,才能有大力量就地推動會務。」
欲淨化人心、以無私大愛為人群付出;上人勉眾要確實做到佛心師志,一心一志;佛心清淨無染著,自心也要淨除無明染著。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藏經,故無量法門就在人與人之間。不只是對佛菩薩虔誠,而是要對人人虔誠、尊重每一個人,在人人身上用心學習。」上人殷囑大家落實「誠正信實」,才能真正推動「慈悲喜捨」,弘揚佛陀正法。
現代法門,傳統價值
「每天清晨早課結束,從精舍書房漫步往講堂,抬頭可見星月高掛,耳聽蟲鳴與大地呼吸;進入講堂後安坐,聽大眾念佛後靜坐,心念再回歸大地,與大地同呼吸。」聆聽人文志業中心同仁業務心得報告後,上人也分享自己與天地萬物同脈動、難以言喻的心境,總是充滿感恩與法喜。
「早期深富人文的古樸文化已不復見,現今人心漸被污染,許多人對於家庭倫理、應對禮節,不僅不知、無知,且不願知。」上人感恩人文志業同仁承擔使命,在混亂的時代中,以清流導引正向,讓社會回歸善良純樸。
無論是平面刊物或立體影音內容,上人期勉須將善良本性、禮儀規矩,用現代人能接受的方式呈現出來、教育大眾;以青少年節目為例,說理內容要明確,不要誇張表現錯誤的形象,否則易讓孩子模仿而走偏。
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不斷變動,上人籲眾更普遍地以清泉洗滌人心。「時間如流水消逝,無可挽回;但瞬間的起心動念,卻能恆久長存。要重視每一秒,把握當下、恆持剎那,將一念發心從過去、現在,延續到未來,負起守護清泉之源、讓清流繞全球的重責大任。」
以虔誠心,濟弱扶貧
江蘇省文化產業發展協會二十九日來訪,與上人在台北關渡志業園區會面。
六月十二日南京棲霞寺舉行「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大典」,保存良好的佛頂真骨舍利,在千年後重現人間。上人言,此舉帶動大眾對佛陀的景仰,亦是以「相」示教。「然佛法最重要的是精神,要將對佛陀的恭敬景仰,化為行動落實佛法。」
上人表示,佛教不是局限在寺院中、流於拜拜求福的形式;要出於對佛陀的恭敬心,走入人群中落實佛法。「要將虔誠禮佛的心,轉為對人人虔誠、敬重的無私愛心。」
自一九九一年開始,慈濟對於大陸貧苦人、受災人的關懷不曾間斷;及至兩年前四川汶川大地震後,慈濟人持續在災區關懷、陪伴。
「從安心的膚慰、生活的幫助,到現在許多當地鄉親改變了習氣,跟著慈濟人投入濟貧慰苦的志業,將過去打麻將的雙手,轉為環保回收、關懷鄉親、照顧孤老的愛之手。」
上人指出,在慈濟世界,不分國界與種族,是以「人道精神」廣行濟施,以寬廣的心胸疼惜、愛護世間眾生。
「慈濟人勸募的不只是資金,最主要是募心∣∣讓世間善心人愈來愈多,則救助急難、貧苦的力量就會愈來愈大,救濟的範圍也能愈來愈廣。」上人勉眾一同加入人間菩薩行列,匯聚濟貧扶弱的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