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日 愛與善,心力量
◆11‧30《農十月‧二十五》
【靜思小語】金錢再多總是「有量」;人心愛與善「無量」,更是淨化人心的大力量。
感恩、尊重、愛,真善美淨土
經過五天會議,十國董事會在昨天圓滿。早會時間,上人欣言十方菩薩雲來集,彼此勉勵、讚歎,如同兩千多年前的靈山會,展現真善美的菩薩淨土。
「你我過去都曾經在法華會上聽佛說法,故此時此世有緣同行菩薩道。雖然彼此因緣深遠,但大家在久遠的輪迴中熏染習氣,故即使發心行菩薩道,亦常有心性不定之時。」上人勉眾學習「常不輕菩薩」,懷抱「人人都是未來佛」的心念——不論對方習性如何,即使遭其辱罵、毀謗,仍不輕視而恭敬禮遇。
「欲成就菩薩道場,須有無私大愛。團體中人多事多,每個人各有其心態或習氣,無不都是歷練自我心靈道場的善知識。故對每一個發心立願走入慈濟的人,要懷抱感恩心;對人人『感恩、尊重、愛』,才能堅定行菩薩道。」
以誠膚苦難,引法入心田
與美國慈濟人談話,上人舉南非在克難中推行志業的精神與成果,勉勵同樣地域廣闊而人力相形稀少的美國,要謹慎用心,把握時間成就道業,莫遲滯停步。
「即使膚色、語言不同,南非慈濟人用心、用愛打開貧苦祖魯族人的心門,將慈悲大愛刻印在他們的心版,進而帶動他們成為手心向下的付出者。祖魯族慈濟志工心地純淨,即使自身貧困,仍堅持付出,細心地為愛滋病患清理身體、打理居家環境,還背著生病的法親參加活動……」
上人指出,南非慈濟人是以「誠」——用至誠至愛膚慰苦難,進而引領出這群祖魯族菩薩;馬來西亞慈濟人則是用「法」——法入心、法入行,故能將慈濟志業推動到以伊斯蘭信仰為主的馬來西亞社會。
住在馬來西亞吉打州的白吉全,自身病痛不斷,母親年事已高,太太也因病截肢,全家人生活都靠他打理。原本是慈濟關懷戶,但他把握機緣和慈濟志工到水患災區打掃,今年更參與《清淨‧大愛‧無量義》音樂手語劇公演。他說,坐在賑災卡車上就像坐在法船上,想及歌詞「譬如船師身有病,若有堅舟猶度人」,自己雖然生病,卻還有力量助人……
「莫輕點滴之力微弱,一滴水流入大海,永不乾涸;人人付出一己之力,就能匯聚成一股助人大力量。」上人重申,招募人間菩薩,就是要讓人人有機會造福。
常言道「為善最樂」,上人說,讓人造福、做好事,最為歡喜。「慈濟人不說『辛苦』而言『幸福』——即使用盡心力而身體疲累,仍然做得很開心、做得心安理得;是因為在付出過程中體會法理,感受法喜而輕安自在。」
在菲律賓的貧苦聚落,以及緬甸的窮困鄉村,慈濟人帶入「竹筒歲月」的精神理念,貧苦人亦樂於發心,在有限的力量下持續存少許銅板、每餐節省一點米糧來幫助別人。上人表示,此舉不僅打破貧困人依賴外援的心態,更提升其自信心,終將因人助、自助而脫貧脫困,甚至發心立願行菩薩道。
「勸募有形的款項做慈善,金額總是『有量』;勸募無形的愛心、善心,才能匯集『無量』淨化人心的大力量;人心淨化,才能改善世間。」
上人感恩海外慈濟人長年於大地遍撒愛與善的種子,並運用悲智法水滋潤,使菩提善種萌芽茁壯,長成大樹庇蔭當地苦難人;亦鼓勵在座慈濟人:「要種福因、造福緣,更重要的是讓造福的因緣更普遍——人人有福,世間就有福;人與人之間彼此互助,社會自然祥和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