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0期
2011-0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銀髮之愛
  慈善國際‧馬來西亞
  慈善國際‧海地
  發現歡喜
  出版書訊
  一句話的力量
  銀髮之愛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十二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0期
  十日 純淨有愛最美

 

◆12‧10《農十一月‧初五》

【靜思小語】不求生活富裕,只求心靈有愛。

貧窮布施,有心不難

臺中慈濟醫院獲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認證通過「母嬰親善醫院」第一名,同仁將喜悅與甫抵院內的上人分享;亦有多位醫師和行政同仁講說培訓心得。   

南非祖魯族志工「快樂做慈濟」的身行事蹟,給予全球慈濟人莫大鼓舞;日前他們來花蓮參與「海外慈濟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後,到台北慈濟醫院參觀,立即前往心蓮病房關懷病患,蹲身跪地為患者按摩腳……

上人舉此為例稱歎:「南非八成民眾身處貧困,大多數祖魯族志工是因曾經受助於慈濟,心生感動,進而投入慈濟。他們雖然家境窮苦,心境卻很富有;無畏貧窮或病苦,努力做慈濟的身影,讓人疼入心坎。」

以往受證的祖魯族志工皆是女性,今年則有第一位祖魯族「師兄」扎奇雷杜受證為慈誠隊員。在祖魯族的位階裏,男性是「勇士」,可以不必賺錢養家,但扎奇雷杜仍選擇以廚師為業;三年前接觸慈濟時,他對這分大愛無私的精神感到震撼,遂利用假日投入志工活動。

四個多月前,當地勞工為求加薪進行大罷工,連醫院員工也上街示威遊行;扎奇雷杜在同事罷工時,選擇堅守崗位,親自將食物推送到病房,還幫愛滋病患洗澡、餵食……

「扎奇雷杜看到族裏的女性慈濟志工,身處貧病仍樂觀地幫助苦難人、呵護病苦者,不求生活富裕、只求心靈有愛。他在慈濟找到從小追求的方向——以愛助人;所以即使受到族人的質疑和取笑,仍堅定志願,做得歡喜自在。」

上人也談到慈布師姊曾因結核病臥床,潘明水師兄與慈蒂師姊等人前往鼓勵,甚至在其恢復精神後,背著她參與慈濟活動、幫她推輪椅參加志工研習;展現出無微不至的法親之愛。

「當我為他們授證時,他們露出白白的牙齒,笑容真的很美!南非慈濟志業落地生根、不斷拓展,且是窮人幫助窮人、窮人照顧窮人,突破了『貧窮布施難』的困境。」

相較於世間許多生活富裕者,雖住華房,卻心靈黑暗、「心鏡」破碎;上人讚歎南非慈濟志工膚色黝黑,但心靈純淨如明鏡,散發亮麗智慧之光。

人道精神,眾生平等

一位醫師分享,過去不認同慈濟大陸賑災,因此對慈濟有所誤會;現在已有不同感受……

上人表示,慈善工作無國界之分,人道精神亦無對立仇恨,何況佛陀教導「眾生平等」,故應懷抱無私大愛,扶助天下苦難人。

祖魯族志工扎奇雷杜,不怕孤單、亦無畏周遭異樣眼光,堅持助人心願,上人讚歎他是令人敬佩的「心靈勇士」。

「身在寶島臺灣,與南非環境相較如處天堂,應自我珍惜、見苦知福,在醫療工作崗位上發揮愛的能量——醫者有愛,病者感恩,相互尊重。『感恩、尊重、愛』,就是慈濟醫療人文,要以真誠之愛建立醫病情,做出世界性的醫療人文典範。」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