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0期
2011-0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銀髮之愛
  慈善國際‧馬來西亞
  慈善國際‧海地
  發現歡喜
  出版書訊
  一句話的力量
  銀髮之愛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十二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0期
  九日 解除危機

 

◆12‧9《農十一月‧初四》

【靜思小語】欲緩和天下危機,要先解除心靈危機。

自然環保,生機無限

「都市的節能減碳,存於增增減減的數據;鄉村裏的節能減碳,卻是從生活習慣真正落實。」與大愛臺氣象主播彭啟明博士談話,上人表示自己一向不注重數據,卻重視生活教育。

「早期以人力為主的農耕方法,就是最自然、最環保的有機農耕法。無論是在水田種稻,或是在旱田種花生,收成之後,稻梗與花生莖葉都能回歸大地作為堆肥。」

上人指出,每一株植物運用大地養分成長,最後也成為大地的養分,這就是天然的生機,能在土地上不斷地循環;現代農業過於機械化,截斷了地力循環,稻草也不似過去用來堆肥,而是放火燒,產生大量廢氣與污染粒子……「唯有恢復過去乾淨單純的方法,才能回復自然。」

又如電器以「節能」為宣傳,促使民眾汰舊換新,在環保站常看到很多可用的電器卻被丟棄。上人直言,研發有效節能減碳的電器用品很好,但大家為了「趕時髦」而不停地棄舊物、買新品,反而更浪費。

「徹底的節能減碳須從生活落實,要行動也要帶動。遍布臺灣社區的慈濟環保站就地發揮環保教育良能,讓民眾體認到:只要改變生活習慣,就能減輕環境的負擔。」

環保首要愛惜物命;慈濟的資源回收,徹底做到清淨歸源。「志工在拆解、分類時,每一個細小的部分都不放過,讓回收再製的品質達到『精』與『純』,才能減少開發地球資源。」上人殷勉彭博士以氣象專業負起使命,喚起大眾落實環保。

清流湧泉,加強淨化

「對於不了解的事物,我們不讚歎其美,亦不毀謗其惡,才不會誤導別人。同理,尚不知真相,就指陳其錯,也會害了別人。是非一定要辨明,才能對眾宣說。」

人文志業傳揚人間美善,也須負起報真導正之責;上人在人文志業董事會中殷囑主管們,要廣傳天下善事,加強清流淨化人心的力量。

「大愛臺要擔負起心靈清泉的使命;不只在溪水流入時才有水,要湧出清泉、源源不斷——以優質的新聞與節目,將清泉不斷注入人心、淨化人心。」

淨化人心,即能淨化世間濁氣。上人期望藉由慈濟人文志業的傳播力量,讓全球人都能落實環保,才能減輕、平撫世間災難。

「要緩和天下危機,唯先解除心靈危機。不只是『對的事,做就對了』,也要『說我們所做』,帶動社會人人起而效尤。人人清除內心、外境的濁氣,世間危難才不會加劇。」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