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日 有「愛」無礙

◆ 12‧26《農十一月‧十四》
【靜思小語】無明煩惱如陷阱,一旦陷落難以脫離;用愛鋪成平坦路,每一步都能平安走過。
付出輕安,大智若愚
十多個國家地區的慈青及慈懿會成員返臺精進,早會時間,上人感恩慈懿會視普天之下所有年輕人如自己的孩子,以愛陪伴;亦期盼年輕人能走在人生正向,為未來的人間創造幸福。
「當今科技發達,知識視野廣闊,人生方向正確,可以承擔起天下事;反之,只有聰明而無智慧,就缺乏造福天下的志願。人生幸或不幸,端視生命的價值觀是否明悉、人生方向是否正確。一念心時時保持正向,就是人生之福。」
上人指出,世間有許多聰明的人卻做盡糊塗事,「今朝有酒今朝醉」,縱情遊樂狂歡、為人生開啟禍端。「有智慧的人為了利益他人辛勤付出,看來好像很傻,但是付出之後,看到他人離苦得樂,就感到輕安自在,此即大智若愚,雖辛苦但是心安理得。」
與海外慈青溫馨座談,部分慈青雖不諳中文,卻貼近師公的心,勇敢上臺發心立願。上人感言:「雖然我們語言不通,但我心知你心,彼此了解心意;你們的每一句心聲,都打動了我的心。」
上人表示,在資源豐富、資訊發達的時代,年輕孩子的心靈方向稍有偏差、人生價值觀偏頗,往往對家庭、社會造成很大的困擾與傷害。
「見解、思考偏差,無明、煩惱就像塵沙般無量無數、密布心靈。這些無明、煩惱就像陷阱,讓人生道路坑坑洞洞,一不小心就會踏入陷阱而難以脫離。只要心中有愛,就能用愛鋪成平坦道路,人生的每一步都能平安走過。」
上人期勉慈青們堅定志向,畢業後無論選擇哪一種職業,都要對人類有所貢獻。
莊嚴道場,聚愛同行
聆聽海外慈濟人報告會務,上人期勉法親互動要落實「感恩、尊重、愛」,團隊合和互協,讓道場呈現莊嚴道氣、愛的能量更大,才能吸引更多人投入。
人人本具佛性,卻也都有習氣。上人表示,習氣掛在嘴巴、臉色、動作上,就會讓人不舒服。「有感恩心就能產生尊重心,而能與人合和互協付出;他人感受到道場很和氣、有道氣,自然能夠靜下心來,這是一種環境教育,也是一股安定人心的大力量。」
上人指出,慈濟道場之所以能夠發揮教化人心的良能,是因為道場裏的「人」有「愛」的能量,營造出安定、祥和的氛圍。「人人誠正信實、真誠付出,就是很有力量的人文。」
現今人心見解濁亂,社會問題叢生、天災人禍頻起,許多貧苦國度的慈濟人難行能行、勇於承擔,以鮮少的人力濟助廣大的貧苦居民,上人期勉慈濟人能珍惜平安之福,發大心、立大願,接引更多人間菩薩投入。
「莫只固守在小小的居住範圍,要把握因緣,以無私大愛利益群生。去除私心、得失心,就能帶動、啟發人人的愛心,加入人間菩薩行列,讓更多苦難人得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