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4期
2013-0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銀髮之愛
  大懺悔‧新加坡
  天涯共此情‧中國浙江
  天涯共此情‧阿根廷
  生命的禮物
  寰宇慈濟
  一句話的力量
  出版書訊‧也無風雨也無晴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一二年十二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4期
  二十一日 感恩心,不怕苦

◆ 12‧21《農十一月‧初九》

【靜思小語】抱持感恩心付出,就能勇往直前不怕苦,發揮生命最有價值的良能。

愛,帶動大力量

新聞報導,英國駐羅馬尼亞大使,耶誕節前於街頭設立熱食供應站,為街友暖身,也為他們尋找避寒住所;慈濟人在大陸浙江省義烏冬令發放,走入老弱殘疾的家中關懷,致贈物資的同時,也給予心靈膚慰。

早會時間,上人開示:「在風雪寒凍的冬天,苦難人外在環境苦,內心更需要有人給予溫暖。只要人心有愛,彼此心靈溝通無礙,就能夠相互傳遞溫暖。」

上人感恩慈濟人不只送上物資,更用愛陪伴苦難人。「人間互助之愛如暖陽,能滋潤、紓解人們身心之苦。」

看到大林慈濟醫院簡瑞騰副院長,走入行動不便的病患家中探訪,為糖尿病患者清理深可見骨的傷口,並安排就醫;還教中風臥床的阿嬤做簡單的復健動作,鼓勵老人家不要放棄。上人讚歎,這分純潔、無私的大愛,安穩了病患心靈,實在很溫馨。

「愛的能量,不只發揮在自己親人身上,要將普天下人都視如己親;好醫師不只視病如親,且將病患視為促使自己行醫精進的貴人。抱持感恩心付出,永遠不怕苦,而能勇往直前,發揮生命最有價值的良能。」

為生活而工作,將自己當成賺錢工具,自然不會願意在工作之餘,為苦難人付出心力、時間。上人期勉慈濟人「為工作而生活」,將大愛普遍人間,引導人人心向光明、充滿愛,如此世間才能平安。

儉,助人人溫飽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陪同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花蓮縣衛生局局長徐祥明等人拜會。

談及「素食八分飽」,上人表示,推動「八分飽」是希望改變人們奢侈的生活,也達到「零廚餘」。「放眼天下,還有許多地區缺乏糧食,民眾長期處於飢餓狀態,只要人人生活節儉一點,願意付出兩分,就能幫助他們溫飽。」

邱局長對於慈濟資源回收的環保經驗與成果表示佩服。上人分享,日前行腳到臺南,見罹患精神疾病的孩子,在環保站找到身心平衡與安定。「慈濟環保志業不只保護大地環境,也接引社區民眾在慈濟道場中薰陶愛與善、改除惡習;對身心健康都有助益。」

癌症居臺灣死亡原因之首,邱局長表示,罹癌病患往往因為發現太晚,失去黃金治療時期。上人表示,照顧身體,不能只靠醫院、醫師用心,人人都要從生活的小細節調整,才能常保平安、健康。

富,珍惜己身福
 
下午,甘肅冬令發放團報告。看到甘肅幾處乾旱鄉村,十多年來在慈濟關懷、幫助下變化甚鉅,上人感觸良多:「慈濟並非坐等人家求助,而是主動幫助。」

慈濟興建水窖、遷村,付出許多人力、心力,遷村前更為入住者設想周到,務求交通方便、謀生容易、有固定的水源等。經過多年互動,當地政府對慈濟建立肯定與信任,上人表示,這是長時間的誠意付出所得。

「慈濟志工到海外賑災,不只自費負擔交通、住宿,且『團進團出』、不能購買『伴手禮』。志工無分貧富、社會地位高低,人人平等,發放時,幫忙孤貧老弱者扛米,為長者按摩、洗腳;人人一心一志、無私付出;付出之後心輕安、意自在,帶著滿滿的心靈收穫回來,心靈感受比出國旅遊、接受服務更豐富。」

透過國際賑災,看見許多地區因為寒凍、乾旱而生存不易,老人、幼子滿面風霜、雙手厚繭;相較之下,臺灣氣候溫和、生活無虞。上人教眾,應以感恩心珍惜己身之福,更要積極救拔世界上受苦受難的人。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