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 有理謙恭,真修行

◆ 12‧15《農十一月‧初三》
【靜思小語】得理不饒人,就是理虧;有理而謙恭,才是真修行。
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與幾位高雄志工開示,上人表示,有心辦活動,讓參與者起恭敬心與歡喜心,心心向佛精進,才是成功的活動,也是在造福。
「欲讓人心歡喜、使法入心,辦活動的人也要很歡喜;若彼此為事起爭執、心不甘願,甚至產生對立,如何能成就諸事?遇事要好好溝通,莫將不愉快放在心裏,若心裏堆積著垃圾,永遠『溝不通』。師父常說:『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面對任何境界,能善解才能生智慧。」
上人殷殷教導,慈濟道場是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道場,法親之間一定要感恩、尊重、愛,彼此善解、包容,建設好自己心靈的道場。
「身在法的源頭,若心常起煩惱,如何能以清流淨化人心?得理不饒人,其實就是理虧;有理而謙恭,才是真修行。」上人言,大家都是為「人間菩薩大招生」而承擔功能,學佛要貼合佛心,人心有法才能合成一股道氣。
「心知足,就能感恩人人、事事善解、時時包容,共同成就莊嚴的道場、很有道氣的菩薩團體。莫輕易脫口說『不做了』、『不來了』。」
上人慨言,師父不會勉強人必定要做,只希望人人能做得歡喜。「若做得很勉強、很懊惱,也是損了自己的時間和心理。既是為了人間而付出,對人生有益的事就要執著去做,遇到困難就要堅強克服,才能成就功德。」
何謂功德?上人解說,內能自謙就是「功」,外能禮讓就是「德」,若只是對內盡了心力,但對外並無禮讓就無德。
「慈濟是修行道場,有人勸導、有人糾正,要趕快自我反省,有錯就要至誠懺悔。要珍惜在人間造福的機會與因緣,讚歎、成就好事;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如此才是心寬念純。」
接引帶動,感應人間之苦
美國康乃狄克州一所小學昨日發生震驚全球的槍擊事件,造成至少二十八人死亡;美國總統歐巴馬下令全國降半旗以表哀悼,國際社會也同聲哀悼與譴責。
與屏東慈濟人座談,上人提及此案表示,教育不能只是傳授知識功能,必須發揮品德教育良能;能引導人人法理入心、調和心靈,才能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要調和人心,就要依照皈依文所言,『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當願眾生,深入經藏』;『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不斷接引、帶動,將佛法帶入人心。」
佛陀對眾說法首言「苦諦」,言明人間多苦難。上人開示,深陷心靈苦難之人,需要有人接引,才能積極、精進地面對人生;慈濟團體秉持佛陀教法,要走入人群,幫助眾生脫離苦難。
「發心學佛,要用心感應人間之苦——關心身邊的親友、鄰里,傾聽人人訴說其苦,並以自己吸收的佛法予以開解,勸導他們改除習氣,接引同行人間菩薩道。」
上人期待人人回歸清淨的如來本性,以大慈悲心擁抱蒼生,用寬闊無私的心包容別人,發揮智慧與愛濟度眾生。
精進修行,脫離凡夫境界
屏東區第四場歲末祝福典禮,上人殷殷叮嚀「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生命隨著時日減少,慧命要不斷增加。
「全球人口已超過七十億,這當中有多少人聽聞過佛法?有多少人肯相信佛法?又有多少人願意聞法精進?天下災難偏多,要救世、要調和人心,除了佛法,別無他法。」
上人指出,佛陀在人間修行、成佛,和大家分享所覺悟的道理,讓人人知道眾生本具佛性、人人都能成佛,只因無明妄動,所以一直處在凡夫的境界中。
《法華經》云:「三界如火宅。」將世間比喻成一棟大房子,房子老舊起火,裏面的孩子卻沈迷嬉戲,任憑長者在屋外呼喚也不逃出。上人慨言,現今人心多像火宅中的頑童,深陷危境卻仍懵懂無明,視苦境為享樂,不知出離。
「人生無常。天災可怕,其實人禍更可怕,心念偏差、無明一起,會擾亂社會、國家,對人類造成大災難。」上人表示,要調和、淨化人心,就要用佛法淨水洗滌心靈垢穢;人人聞正法、行正道,擁有正知正見,心念與行為就不會偏差。
「每年都有許多海外慈濟人不辭路遠,萬里而歸,只為了受證、承擔,取回法髓;身在發祥地的臺灣慈濟人,應該要作海外慈濟人的典範。」
上人表示,雖然世界上認識佛教的人不多,能信仰佛教、身行佛法的人更稀少,臺灣慈濟人已做到「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要更努力接引人間菩薩,多一個人了解慈濟,就多一分從迷茫中清醒的機會;慈濟人多,即是地方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