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至四日 歡喜來自甘願

◆ 12‧3~4《農十月‧二十至二十一》
【靜思小語】助人的心情又甘又甜,歡喜無限。
付出愛,得到善
前往新竹途中,與美國慈濟人視訊連線,討論美東桑迪風災賑災發放事宜。波士頓慈青學長黃宣婷分享,許多受災居民聽聞慈濟「竹筒歲月」日存善念、累積助人力量的精神,深受感動,有位居民專程返家,從淹水的地下室取出積存十二年的美金一角零錢布施;還有民眾拿了兩支竹筒回家,裝滿後立即帶回現場捐出。
慈濟美東賑災行動已持續一個多月,上人與新竹、苗栗兩地慈濟人開示時,皆以賑災的溫馨故事教眾:「付出愛,就會得到善的回饋。有一分助人之心,就有一分福;一顆善種子種入心地,可以產生無量種子,讓心靈轉貧為富。」
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已有三十多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為美東風災募心募款,海地、緬甸、南非的志工們雖然經濟能力有限,同樣為勸募而動員。上人感言:「慈濟人不只付出愛,且帶動平安的人救助受災受苦的地區,讓受災民眾感受溫暖,也讓臺灣的愛顯揚於國際。人人發心付出,即使力量微薄,合眾之力也可以做很多事。」
心甘願,得歡喜
四日於臺中分會與中區慈濟人溫馨座談,上人感恩大家北上承擔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進研習工作,讓法親們專心吸收研習課程。
「許多海外弟子即使聽不懂中文,心意卻與師父相通,將師父說的話聽入心,而有滿滿的心得與感動,發心立願將慈濟人文帶回居住地身體力行。他們發自內心、真誠地愛慈濟,與臺灣慈濟人毫無分別。」
在大愛新聞經常可見,南非本土志工帶著物資翻山越嶺、唱歌走在崎嶇山路上去關懷貧病的身影。上人讚歎:「南非慈濟人真實體會到付出助人的快樂,這分快樂來自甘願——幫助別人的心情又甘又甜,所以歡喜無限。跨國帶動時,有香積飯就可以解決三餐,有睡袋則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安睡;人人隨遇而安,悲智雙運,心靈相合成為開闊無邊的道場,令人感動!」
臺灣有舒適的氣候、豐富的物產,上人提醒,只要人心安穩,士、農、工、商各守本分,臺灣就是一片安居樂業的寶地;反之,若人心無法安住、不知足、不知感恩,臺灣土地面積很小,禁不起任何動盪。
「人生無常,財產更是五家所共,盡一生汲汲營營所追求的一切,到最後都不屬於自己。平安、有能力付出最有福,無論付出多或少,這一念助人的心最寶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