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小學 荒地樂園
 |
〔圖說〕自由小學位在首都哈拉雷(Harare)郊區,有八百多名學生,但十多年來沒有教室,每天由班長或值日生爬上爬下,把黑板掛在高處。(攝影/黃晟祐)。 |
◎撰文‧培西斯(Precious Dzuty)
翻譯‧陳敏理
我是辛巴威自由小學(Rusununguko Primary School)五年級老師培西斯,當我知道家鄉愛普沃斯社區(The community of Epworth)的小學因為校園環境太簡陋,留不住老師,有些甚至教不到一學期就離開,我決心回鄉服務。
愛普沃斯社區有許多貧困的單親父母,還有飢餓、失學的孤兒;二○○○年,依麗娜(Elina Mazhandu)女士與修惟德(Sylvester Mahureevana)先生為了幫助他們,成立了自由小學。這些孩子有的沒有出生證明,也沒有錢繳學費,許多學校拒絕讓他們入學,這裏是他們唯一能獲得教育的地方。
自由小學非常克難,沒有錢蓋教室;七年前有人捐助塑膠布棚,讓我們免於日曬,但卻無法免於風吹、雨淋及寒冷的侵襲。
在一所沒有教室的學校教書真的很艱苦,更心疼我們的孩子——
冬天嚴寒冷到無法握筆,連原子筆都結凍寫不出字;記得有一次,我冷到無法在黑板上寫字,只好等早上十點太陽出來,感覺溫暖了才開始寫。在這樣的季節裏,老師和學生經常遭受感冒發燒的折磨。
 |
〔圖說〕位在非洲南部的辛巴威,當地語是「石頭城」的意思,境內許多高大的石頭堆疊聳立,自由小學就是在大石頭旁的露天學校,也還好有大石頭可以遮蔽烈日,如果遇到下雨,就只好放學回家。(攝影/魏良旭) |
十月到隔年元月的夏季豔陽下,是最苦的時期;在鐵桿撐起的破塑膠布下上課,坐在大石頭旁的同學,隨著陰影移動位置,還是曬得頭痛、眼睛痠疼。
雨季來臨時更是災難,課本淋溼、黑板無法寫字,還有,漫天的塵沙總把衣服和書本弄髒。
最辛苦的是師生飽受歧視嘲笑和排斥,其他學校的孩子說我們是「雜草學校」、「瘋狂學校」;孩子們從學校回家途中,往往會遭到霸凌,讓他們沮喪、洩氣。
夢想成真,我們有教室了!
五年前,慈濟開始幫助我們,朱金財師兄供應文具、食物,幫缺水無法洗頭的孩子們理頭髮、避免感染皮膚病;二○一一年十月,更帶來磚塊建材讓學校搭了廁所,改善衛生。
而我們受苦的情形,遠方的證嚴上人知道了,決定為我們蓋教室。二○一二年七月的一個週日,慈濟人運來了建材,志工們開始清理地面。星期一當我到學校時,看到這一切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流下眼淚,難以言喻那分喜樂及感謝。
朱金財師兄與來自臺灣、南非的慈濟志工,帶領社區志工、學生家長一起搭建。爸爸們幫忙組裝建材,一群媽媽負責整地,拿著鐵鎚一下下敲碎石頭、或埋入地下作為地基;孩子們也輪流在放學後來幫忙,大家排起長龍,一雙雙手接過窗框,彷彿在為未來的教室祝福。
 |
〔圖說〕要在這大石遍布的土地上讓教室蓋起來,是件大工程,孩子們利用下課時間來幫忙。(攝影/魏良旭)font> |
不到兩星期,七間教室蓋好了!九月第三學期開始時,我們很開心地返校,新教室不僅很溫暖,而且通風良好;頭上有了屋頂的保護,沒有人再抱怨頭痛,上課不會因為天氣不佳而被迫提早下課。
美麗的學校,美麗的心
有句諺語:「當擁有時要珍惜,當缺乏時要知足。」感謝上帝沒有忽視我們的祈求,證嚴上人與慈濟志工的大愛,使我們有被眷愛的感覺。從前孩子滿心感謝有這所學校可以就讀,如今我們不會忘記慈濟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
〔圖說〕每間簡易教室約三十坪,著重通風,冷空氣從兩旁窗戶進入,熱空氣從天窗排出。(攝影/陳志強)font> |
靜思語說:「理直氣和」,要多說柔軟語並且原諒、寬恕別人。現在偶爾聽到別人用不好聽的綽號稱呼我們學校時,我們會用好話回應他們,並且專注在學習上。我為能在自由小學任教感到驕傲,附近家長們也開始將孩子轉到「美麗的自由小學」就讀,現在我們有一千四百多名學生了。
自從有了草地花卉、門鎖保護後,學校成為地球上的一個小小樂園。在自由小學的我們多麼幸運啊! (資料提供/侯其霖、朱金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