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5期
2013-0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家在黃土高原
  慈善臺灣
  天涯共此情‧印尼
  天涯共此情‧大陸貴州
  喜樂證言‧大陸蘇州昆山
  人品典範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辛巴威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5期
  內在明燈

新年伊始,許多人期盼景氣春燕來臨,擺脫多年籠罩全球的「低薪」與「窮忙」的陰霾。然而,需要更新的不只是金錢數字,更重要的是運用金錢的心念。

企業經營者若是汲汲於追求利潤,投資十元想賺百元,有一仍覺缺九,不僅欲望難以滿足,也難保在快速變動的商業環境中不受波及,甚至忽略對人及生存環境的關照,對社會人心造成無形的傷害。

在這方面,十九世紀美國企業鉅子卡內基足以為鑑。這位「鋼鐵大王」曾留下一句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可恥的。」他履行承諾,身後捐出九成以上的遺產,於全美大量建設公共圖書館,成立大學與藝術展演中心,對美國學術文教貢獻良多。

然而,卡內基在世時,旗下鋼鐵廠數以萬計的員工,每週工作七天,一天十二小時,只能賺得兩塊半美金的日薪,相關的福利、退休金更是付之闕如。對勞動者的血汗剝削,使得卡內基的大手筆捐贈,蒙上備受爭議的陰影。

大富者經營事業,必須戒慎唯利是圖的貪念,從源頭避免對他人生存權益的漠視。好比近年來興起的「幸福企業」概念,首要之務就是要建立良善穩定的工作環境,讓組織裏的每個人發揮所長,為員工營造幸福感。

此即是「實業家」,是有一塊錢做一塊錢的事,踏踏實實,固本守真;不僅如此,還要正視自己的社會責任,善用影響力。例如在大陸華東,許多企業主在安定員工生活的同時,也引入慈濟理念,營造尊重與互助氛圍,推動志工服務,力行綠色環保,打造「慈善的工廠」。

又如在印尼,許多身為實業家的慈濟志工,親訪雅加達紅溪河畔貧民窟,了解社會底層的艱苦,理解貧富懸殊對國家造成的動盪,因此全力推動河川治理,興建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機能齊備的大愛村,改善貧民生活。他們拋磚引玉,已號召不少同業同行加入慈善行列,以愛化解社會隔閡和歧異,有助於帶動社會的祥和安定,以及經濟平穩發展的環境。

證嚴上人曾開示:「知足少欲,腳踏實地,能夠為社會人群付出,心靈就會充實而富有。」最大的富足在於「心」,不論是實業家或升斗小民,在慈濟團體「喜捨」後都有此體證,這是我們不受景氣燈號影響的內在明燈。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