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日 用愛「牽成

◆ 1‧31《農十二月‧二十》
【靜思小語】引導苦難人身心都能自立,才是徹底的救助。
匯清流,救苦寒
早會時間,透過影片看到瓜地馬拉慈濟人不多,卻號召不同宗教、種族者共聚一堂進行歲末祝福,人人虔誠祈禱、共同傳燈。上人感恩大家將佛法的精神能量傳到海外,讓其他宗教人士也能認同。「點滴清水匯聚,就可以供應需要的人解渴,這是多麼美好的人間!」
中國大陸山東第一顆慈濟種子,是移居青島十二年、事業有成且熱心公益的臺商陳建廷、謝玉真夫婦。玉真師姊前年受邀參加靜思生活營,自此投入慈濟,發心接引更多本地人參與。去年十月帶著一群山東志工回到精舍,眾人激動自比為「師父遺落在遠方的珠子」,發願將一顆顆遺珠找回來。
當時上人叮嚀大家,要和全球慈濟人一樣,承擔冬令發放,關懷貧苦人。師兄、師姊們秉持師囑,十二月首次在山東進行冬令發放——針對去年七月豪雨成災的臨沂市蒼山縣受災貧困戶,致贈冬令物資。
「老者不只需要物資濟助,更需要溫暖的愛與熱情,給予心靈膚慰。當地志工分工合作圓滿諸事,真正做到了師父叮嚀的——以『佛心師志』相牽,菩薩道上相互為伴!」
上人欣見不同國家、種族的慈濟人,合和互協在世界各地撒播愛的種子,勉眾繼續啟發眾生愛心,引導人人行走菩薩道,直至清淨如來地。
行得通,有法度
「時間總是快速過去,一年緊接著一年,實在是『來不及了』!教育更需要把握當下、把握時間,守護慧命、增長慧命。」
教育志策會中,上人強調,人生再如何長壽,也只有百餘年。「但『生命短暫,慧命無疆』,慧命能代代延續。只要此時此刻建立好教育風氣、精神理念,就能讓優良的教育永恆傳續。」
感慨現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皆已失序,上人期許不只是老師,人人都要負起教育責任。「教育要有方法,要先自我教育、自我增進,且用方法『度』人;只要有心,就『有法度』。」
慈濟從臺灣幾位家庭主婦啟動慈善志業開始,四十多年來接引不同年齡、教育程度的民眾投入,為社會發揮愛的教育。上人表示:「一路走來,師父與大家分享的,都是『行得通』的道理——將佛法與現代社會教育融會貫通,讓非佛教徒也能接受。」
慈濟長期照顧的家庭中,有一位青壯男子扶養四個孩子,因失業而生活陷入困境;原本想仰賴社會救濟生活,但慈濟人不只給予物資,也給予心靈教育,終於引導他願意自立、重新回歸社會。如今他認真工作受公司肯定,也是孩子心目中負責任的好爸爸。
上人以此教眾:「世間苦難人眾多,只要有人『牽成』(閩南語,提拔之意)——用智慧、愛心與耐心去關心他、照顧他;悲智雙運、應其根機予以引導,就能幫助他們自立自強。」
慈濟人不只關懷慈濟教育志業,也有教聯會、大愛媽媽等在社區與校園付出,或走進監獄關懷受刑人……在社會各個角落發揮教育良能,上人感恩慈濟人有志一同,不只為臺灣社會付出,亦秉持「佛心師志」,到世界上受災受苦之處付出。「讓人人都能接受教育、改變不好的習氣,這就是在傳法——用法度眾生。」
上人勉眾,將自我身心靈照顧好,樹立起教育典範,讓人起而效尤。「對的事,即使困難重重,還是要盡心力去推動。唯有以法滋潤人心,守住慧命、增長慧命,才能引導人人掌握正確的人生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