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5期
2013-0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家在黃土高原
  慈善臺灣
  天涯共此情‧印尼
  天涯共此情‧大陸貴州
  喜樂證言‧大陸蘇州昆山
  人品典範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辛巴威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5期
  十二至十四日 心靈保護膜

◆ 1‧12~14《農十二月‧初一至初三》

【靜思小語】「戒律」是心靈保護膜,保護自己不犯錯。

天堂地獄,人間現象

工筆畫家江錦祥教授來到臺中分會,致贈上人工筆畫「極樂妙果圖」,並分享作畫心得。江教授曾跟隨溥心畬、彭醇士等畫家習畫,後來隨李炳南居士學習佛法,所繪畫作有許多為佛經變相圖,有警世教育之功。

上人讚歎這是「用畫說法」,讓人一看到畫作,即能自我警惕。「只是用耳朵聽人說法,隨著時間淡去,很快就遺忘;藉由畫作,可讓人感受清淨莊嚴的心靈淨土,發揮淨化人心良能。」

許多宗教都有天堂、地獄之說。上人表示,雖然身在人間,但是日常作為也會指引、導向天堂或地獄。就如美東慈濟人救助桑迪風災之際,有受災民眾說,過去認為天堂與地獄都是遙不可及的境界。但受災後親身感受如煉獄般的苦難;而慈濟人的長情大愛與尊重感恩,讓他感受當下就是天堂。

「天堂地獄不在來生,也不在他方,人的一念間,即可造天堂、地獄。該如何鋪設天堂之路?或何種行為已走向地獄之門?要時時戒慎、清楚分明。」

 

有做歡喜,沒做懊惱

與臺中慈濟醫院同仁座談,聽聞簡守信院長報告醫院啟業五年來,醫療志工服務時數累積已達一百五十九萬小時,若以基本工資計算,已為醫院省下超過一億七千萬元人力成本;上人欣言:「人多力大。每一位慈濟人都是很真誠、很虔誠地無私付出。人人踴躍投入,沒有做到的很懊惱,有做到的很歡喜;不同於一般團體,是特殊的『菩薩』團體。」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但上人指出:「慈濟醫院有一個獨特之處——就是無私大愛與人文氣質;希望大家更加合和互協,才能朝共同的方向發揮大力量。」

慈濟走過四十多年,空間不斷開闊,人員不斷增多,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每一項志業都扛負了重大責任。上人期許全院同仁合和互協做出典範,人人彼此感恩、相互尊重,以真誠的愛持續為人間社會付出。


日日皆好,處處吉祥

臺中慈濟人盼望已久、位於文心南路的靜思堂,一月十三日啟用;上人於十三、十四日在此為眾舉行歲末祝福暨授證,開示「一一三」諧音「一一善」,期許社區民眾「人人有善心、日日發好願」。

「慈濟行事不看日、不看時;慈濟人日日皆在行善、日日皆是好日。」上人表示,慈濟建築舉凡動土、上梁、啟用等,都不需要挑選時日;因為「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是以正知、正見行正法。「慈濟世界每天都有許多人在行善,好人做好事,日日皆好、處處吉祥。」

正信的佛教徒,不只具有正知正見,還能悲智雙運,在日常生活、待人處事中運用佛法。上人以歲末祝福主題「簡樸增長慈悲心,真善涵養智慧愛」教導大家降低欲念、推動簡樸生活,培養愛物、惜物的觀念。

目前全臺有五千四百多個環保點、兩百六十六個環保教育站,已受證的環保志工約八萬人,未受證的環保志工估計也有二十萬人,許多環保站空間不大,但志工們心滿意足,天天歡喜付出。上人表示,環保站是保護大地的菩薩道場,環保菩薩以實際行動守護大地,有諸多功德——

其一,「守護大地資源,功德多」:大家用心回收資源,還原物料再製新品,使人群所需不匱乏,也減少大地資源的開發與耗用。

再者,「淨化空氣、調和四大,功德多」:許多地區因極端氣候頻繁釀災,若能將寶特瓶等石化產品回收再製,就可減少提煉石油產生的空氣污染,減緩全球暖化現象。

三者,「惜福愛物,護生功德多」:許多廢棄的家具、電器經環保志工巧手整理,又能繼續發揮功用,嘉惠貧苦家庭,不僅愛物、惜物,還造福。

四者,「身心健康,茹素功德多」:茹素有益身體健康亦是尊重生命、保護生靈;許多人來到環保站戒除菸酒、檳榔等習氣,不只是做身外的環保,也淨化了自己的身心。

上人期待大家在環保站調整身心、改變惡習,照顧好身體健康,才能做慈濟久一點、為大地人群付出多一些,如此對自己、對家庭、社會都有助益。


簡樸生活,涵養智慧

「人心不平衡,人與人之間相爭、對立,演變成武力暴動。所以在培養慈悲心、簡樸生活的同時,也要以真誠的善念涵養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發揮清淨無私的大愛。」

人禍戰亂造成全球許多人流離失所、生活無以為繼。上人述說近日最為掛心之事,即是約旦慈濟人為敘利亞難民發放度冬物資。

此刻約旦遭逢大雨、大雪襲擊,多處交通中斷,更增添慈濟發放困難。約旦慈濟人運用「以工代賑」方式,聘請多位敘利亞難民協助發放,讓流亡海外、一無所有的他們可以賺取薪資、供應家人生活。

「他們之中許多人在國內原本有良好的生活、不錯的社經地位,但是國家動亂,被迫出逃而成為難民;凡此種種皆令人深感人生無常。」上人期待人人都能回歸簡樸生活,將節省下來的金錢用以幫助苦難人,使人人離苦得樂、永保平安。


守戒如律,莊嚴道場

家住臺中北屯區的李永青,在歲末祝福典禮中懺悔過去對母親不敬、與太太爭吵,為了高獲利而從事特種行業;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耳濡目染,也出現偏差行為。

偶然因緣下走入慈濟環保站,他愈做愈歡喜,漸漸改變心念與行為;太太感受到他的轉變,也跟著投入。前年參與經藏演繹與讀書會,當他唱誦到「毒舌惡口常傷人」時,深感懺悔,也體悟因緣果報、自作自受。

經藏演繹結束後,他迫不及待開車回南投老家,跪在母親面前懺悔求原諒。母子倆相擁哭泣,化解過去的不愉快。他感慨地說:「以前對母親不敬、又沒有用心教導兒子,現在兒子也不學好而忤逆父母,這就是現世報。」

上人欣慰於他在慈濟善的環境裏,得到人人以愛疼惜、智慧教導,回歸正確的人生方向。「在慈濟,人人守戒、如律,就如同有了一層保護膜,可以保護自己不再犯錯、行為偏差。」

社會教育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上人期許慈濟人作出典範。「自身若有偏差,要及時改過;一向謹慎未犯錯者,也要疼惜天下人的孩子,如同疼惜自己孩子般。如此才能使家家和睦、社會祥和。」

菩薩道是成佛必經之路,上人勉眾要在這條路上精進內修、外行。「向內調伏自己的身口意、對外付出造福。調伏身心的妙法,就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還要與眾『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人心合和、向善,才能日日增福慧。」

慈濟道場,是人人以愛成就的心靈道場。上人強調,要於有形的莊嚴道場精進共修、洗滌心靈。「時時守好身口意,維持心靈道場的開闊與清淨;充分利用時間,在每一個空間、人與人之間,與眾共同成就一切善事,為自己書寫亮麗的人生劇本。」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