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5期
2013-0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家在黃土高原
  慈善臺灣
  天涯共此情‧印尼
  天涯共此情‧大陸貴州
  喜樂證言‧大陸蘇州昆山
  人品典範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辛巴威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5期
  十一日 建設心靈道場

◆ 1‧11《農十一月‧三十》

【靜思小語】大愛為梁、智慧為牆,悲智雙運,建設心靈道場。

愛與智慧,鞏固心靈道場

「三十多年前,臺灣東、西部交通不若今日便利,西部地區的資深委員們不畏路途遙遠,經常遠赴花蓮交善款、開會討論個案。正是這分精神,讓慈濟隨著時間的漸進、空間的開闊,從花蓮擴及北、中、南部。」

與桃、竹地區慈濟人開示,上人表示,慈濟的發祥地在花蓮,如今為了祥和社會、淨化人心,因緣具足之處,即能成就莊嚴的靜思堂;每一處靜思堂都是全球慈濟人的家,讓人就地精進、對外接引更多人間菩薩。

「人心失調、道德倫常失序,以致天災人禍不斷。全球慈濟人日日付出、救苦救難,就是希望以慈悲、智慧,調伏剛強眾生心。不只要善加維護並運用有形的道場,更要自我淨化無形的心靈道場,與法親彼此貼心,共同以開闊的心胸行於正向,導正社會風氣。」

約旦慈濟人原計畫昨日對敘利亞難民發放,卻因連日大雨、大雪而延期。從大愛新聞見到難民營因風雨而一片狼藉,上人慨嘆:「帳棚被風吹垮、地面泥濘不堪,難以想像難民如何坐臥、生活?大雨之後又是風雪寒霜,缺乏物資的難民處境堪憐……不知何時能將來自臺灣的愛與溫暖送到他們手中?」

敘利亞難民冒著生命危險逃到約旦,國仇家恨使之對外來團體深懷戒心。約旦慈濟人先向約旦慈善組織「阿爾塔卡富」表達全球慈濟人對敘利亞難民的關懷,並播放臺灣志工募集、整理衣物的影片,因此獲得阿爾塔卡富人員引介,而能發放給敘利亞難民。

「人心不調和,彼此對立、衝突,才會導致家園破碎、人命損傷。應知身在臺灣之福,珍惜這片充滿善與愛的土地,人人保持心靈平衡,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就不會在人與人之間起爭端。」

如同建設房屋要有穩固的基礎、堅固的梁柱;上人教眾:「建設心靈的道場也要以大愛為梁、智慧為牆,帶動人人力行佛法、悲智雙運。」

對環保志工開示時,上人表示臺灣四季如春,即使是冬天也不至於冰凍下雪;臺灣人心富有善與愛,也不像敘利亞等因戰禍動亂的國度,人民生命受威脅、流離失所。「要好好珍惜生在此地之福,培養大慈悲心,起身救助苦難人。」


恆持發心,一秒即是永恆

家住新竹的許玉燕,去年四月愛子遭逢意外,使原本圓滿的家庭蒙受難以抹滅的傷痛,在慈濟人的陪伴與膚慰下,她決定為孩子捐出器官遺愛人間;全家人也從此茹素、投入慈濟志工活動。歲末祝福典禮中,師姊勇敢上臺和大眾分享心路歷程。

心愛的孩子意外往生,可以想像父母的心痛與心碎;上人肯定她以「愛」解脫「苦」。「『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苦,每一個人隨其因緣業力,而有不同的苦受。能轉化喪子的悲痛心境,為社會人群付出,不只填補心中的缺憾,更是化小愛為大愛。」

眾生無明、滿心欲念,將本具的智慧覺性愈埋愈深;又隨業力牽引,再犯錯造業。上人感嘆:「家家有本難念的『苦』經,而種種苦,是從種種無明煩惱所引發。貪、瞋、癡等無明都是從欲念而來,欲念難以調伏,煩惱就難以阻絕。」

凡夫欲念實難調伏。就如醫師常勸病患戒菸、戒酒、戒檳榔等;但明知損及健康、危及性命,還是有許多人難以戒除。上人表示:「從『苦、集、滅、道』來探討當今種種現象——苦果、苦報是從人心欲念造作,以致地、水、火、風不平衡、不調和,集聚種種不調和而造成災害。要滅這種種苦,就要運用佛法,調伏人心欲念。」

修行,就是要修除層層累積的無明煩惱,讓覺悟的智慧現前。上人勉眾多聞法且身體力行,調伏人心欲念,才能求得社會平安祥和。

「無論行善、為惡,都起自一念心;所以佛陀教育眾生,要照顧好這一念心,莫因心念偏差而為惡造業。有人誤以為念佛就能消災解厄。其實,誦念經文是要時時提醒自己,照顧好清淨無染的佛心。若口中誦經,內心卻充滿雜念,則無法培養福德、善根。」

桃園呂月娥師姊罹患鼻咽癌,腫瘤壓迫視神經以致右眼失明,仍以堅定的毅力完成培訓。上人以此教眾,人生無常而短暫,只要用心投入、與人合和互協,就能成就並提升生命的價值。「雖不知生命還有多長,只要把握時間、分秒不空過,恆持發心的那一秒鐘,成就千秋百世利濟眾生的志業,一秒鐘就是永恆。」

上人期勉大家「佛在心中、法在行中」,日日浸潤佛法清流,精進修行,提升愛心、智慧行。「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既得人身,就要運用身體造福人間,所做一切都要利益人群。『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即是精進。」


啟大慈悲,堅定菩薩道心

每年掛上新的日曆前,上人總是自我期許在每一天的日曆上,寫下值得回顧的生命日誌;此即每年的「新年新希望」。

慈濟推動簡樸生活,就是要帶動感恩、知足的心念,引導人人以感恩心面對每一天、每一個人。上人開示:「感恩臺灣有許多好人,讓社會如此平安。看見天下有這麼多災難、這麼多苦難人,生活更應該克勤克儉,保護受傷的大地,也培養更大的慈悲心救助苦難人。」

歲末祝福典禮中,林美榕師姊分享多舛的人生,以及如何轉絕望消極為積極精進的心路歷程——

先生外遇、自己罹患胃癌、小女兒成為未婚媽媽且帶回兩個孩子讓她撫養……萬念俱灰時,偶然從大愛臺聽到上人開示:「身體生病,心不能病。」讓她開始以善解心面對生活中一切不愉快,學習感恩一切因緣;她忍著病痛積極投入慈濟事、帶動讀書會,終於逐漸脫離心靈之苦。

上人以此勉眾:「即使過去懵懂、犯錯,而今心靈經過佛法洗滌,就要戒慎虔誠、踏實度日。期待大家合和互協,引導人人轉凡夫心為聖賢心,使人間『法海昇平、法遍乾坤、大轉法輪』。」

現今社會最令人擔心的,是很多人不明是非、見解複雜;上人強調「大時代需明大是非」。「要認清方向,走對的路、做對的事。身、口、意不偏差、不傷害他人。確認自己沒有犯錯、害人,才能心安;而他人偏差為惡、在社會上造成負面影響,我們就要努力淨化人心。」

慈濟從克難起步,迄今已有四十七年,上人勉新發意菩薩,要詳知慈濟步步踏實的歷史,以及為天下人承擔天下事的使命,堅定菩薩道心。

「要以真誠的善念發揮慈悲大愛、涵養智慧。見聞他人行善,當由衷讚歎,不可嫉富妒能而出言毀謗。自己行善也成就他人行善,才是真正有智慧,也才是真正健康的社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