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當機立斷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一三年五月一日至二十一日
邁出第一步,難免困難和辛苦,但做好事要當機立斷、把握當下。
恆持「四弘誓願」,力行「四無量心」,念念不忘初心,就能成就永恆歷史。
每年五月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佛誕節」,也是「慈濟日」,今年五月十二日「三節加一」,因為同一天也是護師節;合起來慶祝更要感念「四重恩」——「感恩佛陀」啟迪人生方向,增長慧命;「感恩父母」生育養育之恩;「感恩天地」滋長萬物供應生活;「感恩眾生」成就食衣住行。
除了這「四重恩」,我還要感恩全球慈濟人覺有情,把小愛擴展為大愛,為天下苦難人付出;而人生最苦莫過於病,感恩醫護同仁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讓人人平安幸福。
二○○○年開始,慈濟年年舉辦三節合一的浴佛大典,讓世界看見佛教莊嚴之美。佛陀清淨無染,何需凡夫清洗?人人本具佛性,浴佛,其實是自我提醒——要經常以法水沐浴自心,滌除心垢。
慶祝佛誕日、母親節、慈濟日,不是一年一次;而是要天天、時時感恩,以行善行孝報答佛恩、親恩、天地恩,人與人之間更要相互感恩。天、地、人能相安共處,才是人生的幸福。
●
臺灣各社區志工,四月起就在為浴佛做各項準備;活動前大雨連日,依舊緊鑼密鼓彩排。從小鄉鎮到大都會,感恩慈濟人不放棄任何空間,廣聚來眾、邀約不同宗教界人士共襄盛舉;更感恩諸山長老多年來的參與,護持著慈濟人的道心,是給予慈濟人最大的鼓勵。
不只在臺灣,海外不同國度、不同種族,甚至不同宗教信仰者,也開闊心胸參與慈濟浴佛典禮。在非洲辛巴威,近四千人站在布滿石頭、地面凹凸不平的校園,頂著大太陽參與;物資缺乏,用環保餐盒盛香湯也可以「禮佛足」。無論環境如何克難,那分虔誠心是最寶貴的。
辛巴威本土志工們還演繹〈行願〉法船——在這個內陸國家,多數人沒有看過海,更沒看過船,但他們把船隻在海浪中晃動的韻律表現出來,體驗鑑真大和尚東渡傳法的堅毅與困難。看到他們在克難的場地,音韻不偏地用中文唱誦經句、腳步合齊地繞佛繞法,實在令人震撼。
這是一個月來,辛巴威唯一一位慈濟志工朱金財帶動下練出來的成果。朱居士靠著大愛臺聞法,在救濟苦難的同時,也誠懇接引當地志工,讓再貧困的人也能安穩身心、累積愛的能量,造福人群。
今年全球共有三十六個國家地區、一百多處地點舉辦浴佛,超過三十一萬人次參與。但願人人這虔誠一念心,能上達諸佛菩薩聽,為天下、為世界祈求祥和平安。
發心立願,
更要力行——
深心信仰佛法,
身體精進行法。
今年五月三日、農曆三月二十四日,慈濟度過四十七周年,邁向第四十八年。從四月十七日到五月一日共十五天,全球超過十一萬八千人次透過網路連線,與靜思精舍主堂同步禮拜《法華經》。
拜現今科技發達之賜,將靜思精舍的法會送上「雲端」,再從「雲端」灑下,讓這麼多國度的慈濟人同時共修,有回歸心靈故鄉的臨場感。雖然不同國家有時差,但人人心靈沒有秒差,共同成就這半個月的「心靈」靈山法會。
五月一日到三日,在靜思精舍清晨就聽到莊嚴整齊的佛號聲,慈濟人隊伍浩蕩地朝山、繞佛繞法。聲聲佛號,念念佛心;也能感受到法在行中,菩薩足跡,步步蓮花。
五十年前,一九六三年我皈依上印下順導師那一刻,師父叮嚀:「為佛教,為眾生」;我將這個法收納在心、銘刻在心版上。三年後因緣成熟,成立慈濟功德會,以三十支竹筒、日存五毛錢善款開始,凝聚愛的力量。
慈濟成立周年時,慈濟委員十位、會員三百多位,長期照顧戶有十五戶。功德會成立三年後,靜思精舍落成,從借住的普明寺搬入;記得大殿啟用的第一次早課,我抬頭看著佛龕上的觀世音菩薩,小小一尊,但普天下哪裏有苦難眾生,都能「千處祈求千處現」。在小小的大殿繞佛之後,我就坐在供桌前的拜墊上,和大家說話。
四十四年時光匆匆而過,如今慈濟成立已經四十七年,慈濟人把握時間,落實「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已經把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千處祈求千處現」的精神推展到全球。
當年在大殿繞佛者不超過五十人,空間還很寬鬆;今年周年慶,在精舍無論走到哪裏都看到滿滿一群人。慈濟在全臺照顧戶已有上萬戶,不需金錢補助但要經常陪伴的「關懷戶」更多。全球慈濟委員有五萬零兩百三十九人、慈誠隊兩萬七千三百八十二人,合起來有七萬七千多位了。
在任何一秒鐘動一個心念,也許就是一輩子的方向、就是千秋萬世的歷史,所以,要謹慎分秒與心念。難得我們有共同這一念心會合在慈濟,要合和互協,更普遍地人間菩薩招生,已度度當度、當度度未度,綿綿不斷。
俗話說「發心容易,恆心難」,禁不起種種外境考驗,就會退失初心;又或是發心、發願了,身體卻沒有修行和力行;沒有與人結好緣,就無所得也無「德」。
四十七周年慶的法會雖然圓滿了,但心靈的靈山法會要延續。期待人人用深心信仰佛法、以身體精進行法,內心恆持「四弘誓願」,以「四無量心」為人群付出;人人精進會合佛心,才能讓「法遍乾坤」。
災難無常,
擁抱蒼生——
從受助轉為助人,
張開雙手擁抱苦難人。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學佛,只有「如是我聞」還不夠,還要「如是我體會」;「如是我體會」還不夠,還要「如是我行」,才能觀照到自我心地風光,原來是那樣寂靜與美妙。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慈濟投入賑災,一梯又一梯志工接力關懷,至今沒有離開四川。感動於臺灣慈濟人長期付出,五年後的今天,什邡、成都、重慶、達州等地鄉親或臺商,將慈濟人文深植於心,已成為一棵棵庇蔭眾生的菩提樹。
今年四月二十日四川雅安發生強震,又造成一波災難。四川本土志工很有承擔力,主動會合,關懷慈濟援建的學校、在災區發放物資、駐守安心服務站陪伴兒童撫平心靈。
洛水志工魏紀容,過去愛打麻將也經營麻將館,汶川地震震垮了她的麻將館,也讓她認識慈濟;漸漸將打麻將的雙手,轉為菩薩的手——做好事、力行環保。她的轉變讓朋友很意外,問她在慈濟做事有薪水可領嗎?她說:「有薪水領的話,不可能一天做十幾個小時;就是沒領錢,才做得很開心。」
曾經家園損傷、心靈受傷,但經過慈濟人陪伴、膚慰,如今她充滿愛的能量,走入雅安災區分享心路歷程,張開雙手擁抱苦難人。
家園不知何時能復建,雅安受災鄉親不免煩惱擔心;但這群志工以自己的經驗鼓勵他們,雖然災難無常,只要身心安住,就能快速復原;也帶動他們一起打包物資,讓他們在為鄉親服務中,放下心靈的痛與苦,轉淚水為笑容。
災後一個月來,七十多位本土志工接力投入賑災,他們之中有已受證的,也有正在見習、培訓的,就像是菩薩的訓練場;他們對鄉親們的苦難感同身受,更體會到付出助人的快樂。
慈濟在地震後第三天成立的安心服務站,五月十八日撤站時,居民依依不捨,期待慈濟人文教育可以繼續在當地推動;志工也承諾不會離開他們,相約常常回來陪伴。
同樣是遭受強震的海地,三年來美國和加拿大慈濟人跨國陪伴,帶動當地志工關懷貧苦。慈濟為海地聖恩修女會援建小學、中學及技術學院三校,今年五月十七日啟用,典禮中,聖恩修女會加拿大本堂負責人瑞塔修女致辭感謝慈濟人,改變許多海地兒童和青少年的生命。
美國慈濟志工陳思晟為了重建專案,兩年多來守護在海地,來回了三十五次,克服種種困難,可以想像是多麼不容易;但他與師父有默契,心心念念願為這個國家培育人才,讓社會有希望。這分「覺有情」,加上來自幾十個國家慈濟人愛心匯聚,以及海外工程公司團隊與曾水福建築師的用心,讓慈濟希望工程巍峨的鋼構建築,矗立在重建速度緩慢的海地;這種高品質建築在當地是首見。
感恩我們有機會、有力量去完成海地這項希望工程;當學生們能在穩固的學校中求學,人間的希望也在這一刻開展。
哪裏有災難,慈濟人就往那裏去,發揮人間菩薩的精神去拔苦予樂;哪裏有破壞,慈濟人就在那裏把希望恢復起來。踏上第一步總是困難和辛苦的,但做好事要當機立斷、把握當下;彼此合心,就能完成歷史、影響未來。
●
正信的宗教引領人心正向、回歸人道精神,彼此之間相互尊重,不會有衝突;只有人心不調,為了私己利益,貪求不得點燃瞋火,不斷複製無明,才會起衝突。少數人心靈不平衡,惡言惡語渲染煽動,人心按捺不住就容易盲從或對立,造成社會或國家動盪,使無數人受苦難。
人人都祈求天下無災,可是放眼天下,天災人禍頻繁。要讓天之下、地之上,全球都能平安,談何容易!天下的平安,需要天下人來維持——唯有人人心平氣和,打開心門、恆持愛的能量付出;並且儉樸生活、愛惜大地資源。人心調順,心寬念純彼此包容,才能讓大地調順,大、小乾坤都平安。
期待人人把握當下一念善,在平安幸福的人生中,用感恩心付出愛,讓善的循環綿綿流長。人人好心、人人造福,則社會祥和、天下調和。
請大家多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