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8期
2013-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志為護理
  天涯共此情‧印尼
  人生練習題
  人生練習題
  出版書訊‧幸福系列
  寰宇慈濟
  生命的禮物
  同個屋簷下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四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8期
  昔日小志工 主動歸隊

◎撰文‧邱如蓮|攝影‧蕭耀華


 

雅安地震後,他知道慈濟一定會來,
一如五年前,志工陪伴著他與鄉親,
讓時間沈澱了傷痛,留下互助的溫暖。


隨著板房教室日夜趕工、逐漸完工,蘆山縣初中、高中在震後十五天陸續復課,學生回到學習正軌,迎戰六月升學考試。

為讓學子安心向學,慈濟志工體貼挑選適用的生活用品與學習文具致贈。透過企業贊助,一批批盥洗用品、紙筆尺規陸續運來蘆山;志工們借用蘆山中學一間教室作為臨時儲物空間,克難運用狹窄走廊來傳遞物資、包裝數千份。

一個身形微胖,臉上帶著笑的年輕人,總是挑最粗重的工作來做,搬著一箱箱的洗髮精、肥皂,很快地衣服被汗水浸溼大半,他卻沒有想休息的意思。

「不快點搬,這裏斷貨了,打包就得中斷。」他上氣不接下氣的說,轉身又繼續投入搬運工作。

他是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大一學生蔣弘吉,學校停課後,他先是在學校附近的醫院投入志願者服務,同時在網路上找尋慈濟賑災訊息,因為他知道:「慈濟一定會到雅安來的。」一如五年前,慈濟志工從臺灣來到他的故鄉什邡市洛水,陪著許多鄉親走過汶川地震的傷痛。

「那一年,我就讀洛水中學初三,當時是班長,組織同學跑出來後,樓就裂開了、垮了,而高中部甚至整個塌下來,好多人身上都是血。」五年前的毀壞景象,倏地出現在蔣弘吉眼前。

「地震後我很害怕,不敢走出帳棚;直到聽說有志願者在洛水永興公園發放熱食,我跟著朋友去看看,才剛走進服務站,有位慈濟志工招呼我,她很溫柔,笑容很溫暖,我的心裏覺得好暖和。」

蔣弘吉說,看到很多年紀跟自己相同的學生在那幫忙,而且很開心的模樣,吸引他也來服務站,每天從早忙碌到晚,生活充實。

「老鄉們沒有讀書,聽不懂普通話,臺灣來的醫師又聽不懂四川話,我就幫忙翻譯。」蔣弘吉說,他常常聽到醫師對老鄉們的親切叮嚀,很感動也很佩服。

「如果當初我們能有多點醫學知識,也許可以幫助更多同學活下來。」如今選擇醫學影像科的蔣弘吉說,經過了地震,感到生命脆弱,轉眼間就可能消逝,但從中也看見醫師運用專業救人,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夠助人脫離病痛;「地震教給我的,就是行善、行孝不能等吧!」

蔣弘吉說,五年來慈濟志工與他保持聯繫,每天發給他靜思語簡訊,在他面臨低潮時備受鼓舞。

「我知道慈濟已經到蘆山後,就查了公車班次,直接找來。」雅安地震時,他在學校也感覺到劇烈的搖晃,直覺回想起五年前的驚嚇;然而這一次,他不再因為害怕而躲在帳棚,卻是帶著慈濟志工給他的愛,來到受災鄉親的身邊,送上祝福、分享體會。

「其實地震不可怕,只要盡自己所能,幫助身邊的人,隨著時間的沈澱,傷痛會慢慢過去,留下人與人互助的溫暖。」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