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日 以誠待人,以心帶心

◆ 4‧29《農三月‧二十》
【靜思小語】腳踏實地,盡本分、得本事。
虔誠付出,步步生蓮
菲律賓甲美地省羅沙塯鎮「夢鄉村」,是一處搭建在垃圾場上的貧民區,居民多依靠捕魚賺取微薄生活費。二○○七年帕布、梧提風災賑災因緣,慈濟與夢鄉村結緣,定期前往發放物資;發現村內孩童多未報戶口,缺乏正式身分而無法入學,失學率高。
志工拜訪鎮長,請求協助孩子補辦出生證明;並逐一為孩子們拍照、量身訂做制服、量腳買鞋。二○○八年六月,在華人義消團隊提供乾淨水源下,志工為孩子洗澡、梳理儀容,並發放制服、文具用品等,讓兩百多位孩子得以安心接受教育。
男孩丹佛是其中之一,他曾因家境貧困輟學兩年,卻從未放棄求學夢想。如今這第一批慈濟助學生即將大學畢業,丹佛也常在慈濟發放現場擔任志工。
早會時間,上人開示:「若非為了救助風災而前往夢鄉村,慈濟人沒有因緣接觸到這麼苦
的環境。風災造成苦難,慈濟菩薩聞聲救苦走到當地,以愛陪伴夢鄉村的孩子成長、開展無限希望,以穩健步伐在人生道路上持續邁進。」
佛典中形容佛陀出生後即能走路,每一步都踏著蓮花;上人解釋此「步步生蓮」的意涵:「佛弟子接受佛陀的教育,致力淨化人心,凡走過的地方,都能使人受佛法影響,改除不好的習性、努力向上。慈濟人用心耕耘,讓所踏過的土地皆能祥和平安,生活環境因而改善、美化,即是『步步生蓮』。」
上人感恩慈濟人,用心用愛走到苦難人身邊,不只救助其生活,更運用佛法拉拔其心靈;過程中即使遭遇種種困難挫折,仍無懼辛苦勇於付出。
常聞「菩薩遊戲人間」。上人解釋,並非利用假日去爬山、郊遊;而是與菩薩道侶下鄉、上山,深入人間疾苦、對苦難人伸出援手。
「雖然投入訪視、義診、發放等工作需要付出心力、體力,但是人間菩薩以輕安自在的心,付出無所求,同時感恩每一個苦難示現,增長自我慧命。慈濟人每一句『感恩』,都是發自內心的虔誠表達。」
緣盡放手,心安祝福
有位師兄的長子因心肌梗塞往生,臨終捐出器官,嘉惠十一人。師兄偕妻女來見上人,感恩常住師父及法親的關懷。
師兄長年投入慈濟,雖遇無常,心能安定;妻子則顯得十分悲傷,不斷拭淚。上人勸慰︰「面對喪子,任何一位母親都放不下。但孩子因緣如此,再如何放不開也要放開,否則孩子感受到母親的牽掛,在另一個家庭出生時會哭泣不止,讓人抱怨、煩惱。要祝福孩子安心往赴下一段因緣,讓他再來時能夠見人就笑、得人疼愛。」
有些孩子久纏病榻,不只本身受折磨,長期照顧的父母亦是情何以堪。上人再勸這位傷心的母親:「你的孩子在此生將盡時,捐贈器官救了十一個人,等於救了十一個家庭,實是功德無量;要為他祝福,也為那些得救的病人歡喜。夫妻之間要相互鼓勵,莫因負面情緒影響身體健康。」
與大陸企業家談話,上人表示,在慈濟,稱事業有成、有一定社經地位者為「實業家」而非「企業家」,意在期勉「腳踏實地」做事業,且能利益人群。
「並非一定要應酬才能成事,盡本分就能得本事;以誠待人、以心帶心,才是慈濟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