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至二十四日 心地傷口,用愛復原

◆ 4‧23~24《農三月‧十四至十五》
【靜思小語】以愛撫平受傷人心,心地復原,大地要復原就不難。
美化人心,美化大地
四川雅安地震目前已知造成一百八十八人死亡、二十五人失蹤、一萬一千多人受傷,近十七萬戶住屋毀損,安置十七萬一千人。
早會時間,上人開示:「地震發生瞬間,親人永隔、家園毀損,許多美滿的家庭因而破碎,種種無常人事令人不捨;但也看到救援力量快速湧入,令人心安。」
五年前四川汶川強震後,慈濟在雅安援建兩所學校——名山第一中學及前進慈濟小學;兩校皆安度此次強震。名山第一中學成為無法回家學生的臨時避難所,前進慈濟小學也安置一百多戶居民。慈濟志工於第一時間,獲得通行證與救災總會提供的車輛,當晚就從成都抵達名山第一中學,發送麵包、關懷學生;之後陸續展開種種賑災行動。
上人欣慰於兩校師生五年來與慈濟密切交流,互愛互助的觀念深植。「如今學校不只成為受災民眾暫時安身之處,校長和老師也都放下自己的家,留在學校照顧學生、招呼避難民眾。如此愛的互動、善的循環,令人欣慰。」
汶川大地震過後,慈濟人快速進入災區供應熱食,發揮安定身心的大力量;此次雅安強震後,軍方開出「炊食車」在災區隨處供應熱食。上人言,只要啟發人心無限大愛,就能帶
動人人自動伸手照顧受災鄉親。
「雖然大地受傷,只要以愛撫平人心,心地復原了,要讓大地復原就不困難。但願慈濟走過的路,步步生蓮,啟發人人心地無限愛;以這分愛的能量美化人心、美化大地。」
貧窮布施,富有幸福
江蘇省南通市八十五歲的吳錦泉老先生,平日以磨刀為業,生活節儉卻樂善好施,在家鄉成立「愛心一元社」助人。雅安地震後,吳老先生前往紅十字會捐出兩年來磨刀所存近兩千元人民幣,幫助受災鄉親。
二十四日早會,上人以此新聞開示:「做好事並非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有心,日日累積點滴善款,就能匯集救苦救難的大力量。」
雅安強震後,慈濟除了緊急發放生活物資,並在蘆山縣設立「安心服務站」,帶動孩童畫圖、唱歌,遠離地震恐懼,也讓家長安心投入重建工作;不少人看到「藍天白雲」的慈濟制服,主動前來安心服務站當志工。
「災難無情摧毀家園,但人間因為有愛而溫馨。慈濟人因人、因時、因地評估所需而及時付出,慈悲與智慧並行,真正做到了該做的事。」上人教眾,平時就要啟發人人的愛心,在社區裏互愛互助;臨事時自然而然就能相互照顧,展現人間有愛的溫馨,迅速撫平災難的創痛。
緬甸七十五歲老農烏達密,女兒、女婿皆因愛滋病往生,為了撫養、醫治出生即感染愛滋病的八歲外孫,賣掉二十畝農田,生活陷入窘境。去年十月起慈濟人開始幫助烏達密一家,每月濟助五十公斤白米。
在與慈濟人互動下,烏達密得知當地貧農日存「米撲滿」助人之事,隨即身體力行,存滿一桶米就以「慈濟」之名到寺廟布施。今年四月三日緬甸新年前夕,慈濟人送來新年禮籃,老先生歡喜發願將煮粥布施,與村人結緣。
四月十四日緬甸新年潑水節的第一天,慈濟人幫他圓滿心願舉行布施會,村民也來協助烹煮緬甸新年必食的黑糖西米粥,人人吃得歡喜。烏達密先生開心表示,這是他此生最高興的日子;並把慈濟新年禮籃中的糖果分送給村中孩子,期許自己年年都可以做布施會。
上人讚歎,烏達密負起養育外孫的重擔,卻絲毫不埋怨;有因緣得到慈濟援助,他滿懷感恩,更發願回饋。「由此可知,貧窮並非付出助人的阻礙;只要知足、感恩,富有愛心,即使身在貧苦環境,也能布施救人。」
布施會後兩天,烏達密突因腦溢血不治往生,志工得知後趕往助念、幫忙後事;雖然不捨,也欣慰於老先生心願已成,人生最後廣結善緣,安詳離世。
面對無常的世間,上人教眾要戒慎虔誠,及時啟發愛心、造善因。「時時刻刻照顧好一念心,把握分秒發揮愛心,人生才能富有而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