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8期
2013-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志為護理
  天涯共此情‧印尼
  人生練習題
  人生練習題
  出版書訊‧幸福系列
  寰宇慈濟
  生命的禮物
  同個屋簷下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四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8期
  十二日 愛與善 解心仇

◆ 4‧12《農三月‧初三》

【靜思小語】心存恨與仇,日子難安、難過;發揮愛與善,社會亮麗、溫馨。

化解仇怨,啟發愛心

早會時間,上人開示,現代科技發達、生活便利,若人人都能安住本分,應可安居樂業;但人類卻不斷運用科技研發殺傷力更強、瞬間就能毀滅大範圍的可怕武器,為人間帶來浩劫。

「世間一切資源本無善惡之別,只是隨著人的善心或惡念,用於利益人群或危害人間。要運用科技傳媒弘揚善法,為全球提振人倫道德觀念、啟發愛的能量;如此社會才能祥和、天下才能無災。」

約旦陳秋華師兄陪同臺灣籍的敘利亞媳婦賴花秀女士入精舍,感恩上人對敘利亞難民的關懷。

賴女士是雲林人,二十年前嫁給在臺北工作的敘利亞籍丈夫,二○○七年隨丈夫回到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定居。去年六月,她帶著十歲的兒子返臺探親,原本預定八月返回敘利亞,沒想到內戰衝突愈演愈烈,丈夫要她暫時留在臺灣;一家人因此分隔兩地。

賴女士分享,她將敘利亞人的苦況告訴臺灣友人,但總會遇到一些人問:敘利亞在哪裏?好像遠方不知名國度發生的事情與己無關。如此冷漠態度,令其深感挫折,也更加感謝慈濟為敘利亞難民的付出。

「有心做事,一定會遭遇困難;只要是對的事,不要怕困難,做就對了。」上人表示,自己一開始也不知道敘利亞在哪裏,直到傳出災難,要尋找進入幫助的方法,在這過程中才了解敘利亞是一個文明古國,卻因人心一念偏私,幾年內就讓它深陷戰火,將一切美好文化破壞殆盡。

賴女士請教上人,成立慈濟以來,從無到有,即使面對重重困難,仍堅持信念,是什麼力量在支持?上人笑言:「沒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力量!我只是盡本分,認為應該做的就要去做;是大家的愛心支撐著我,人多才有力量。」

敘利亞民眾深受戰爭之苦,上人表示待戰事平息,最重要的是化解人心的仇怨。「心存仇與怨,日子分秒難過;不存仇怨,就能敞開心門,互愛互助重建和平生活。」

上人強調,人心不調,日子難安、難過;人心調和,發揮愛的能量,社會才能亮麗、溫馨。

「心存仇怨,徒然害苦了自己。前腳走、後腳放,才能步步往前進。想為人群做事,就要有大愛之心——無關恩與怨、愛與仇地無私付出。人心平和,社會才能平安。」

靜思人文,洗滌心靈

家住臺中的林坤賢,從事律師工作三十年,以前總是以專業幫客戶爭權益;九二一大地震接觸慈濟後,將佛法與法律結合,力求事圓、理圓、人圓。

林師兄受區公所邀請,每週兩次擔任調解委員,協助調停民眾糾紛。他和志工把靜思語帶入調解室,引導人靜心思考、免於訴訟,成效良好獲得讚許。

臺中四箴國中校長周文松,為了讓中輟生能回歸正常的校園生活、產生學習興趣,去年十月邀請龍井地區慈濟志工,每週為他們上課一次。第一堂課只來了四位同學,課後他們向其他同學推介,第二堂課足足來了八個人;九堂課上完,這群學生不僅寫靜思語、做卡片感恩志工,還每天在黑板上抄一句靜思語與同學分享,行為大幅改善。

今年一月十七日上人行腳到臺中清水,四箴國中同學自編歌曲,敘述接觸慈濟之後的轉變。他們說,回顧過去種種,只有「放蕩」兩字,現在知道放蕩的人生,徒然浪費時間;以前只想找人打架,現在常想著要如何幫助人。

與魏應充師兄等人談話,上人以這兩則實例說明,靜思人文出版品在臺灣社會各階層廣為運用,引發許多善回響,期許亦能在大陸廣為流通,讓大眾有機會接觸、洗淨心靈。

「傳遞一句好話,能影響人起善念;恆持一念善,則會影響一生。」上人表示,靜思語簡明易懂,又契合生活情境,易於運用,要更用心推廣,使人受用而改變,人生轉惡為善。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