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8期
2013-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志為護理
  天涯共此情‧印尼
  人生練習題
  人生練習題
  出版書訊‧幸福系列
  寰宇慈濟
  生命的禮物
  同個屋簷下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四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8期
  七日 善與愛 鞏固防護網

◆4‧7《農二月‧二十七》

【靜思小語】緊閉惡念之門,廣開善念之門。

以善護身心

中國大陸H7N9疫情累計已有十八人感染、六人死亡;為防範疫情擴大,上海下令撲殺兩萬隻活禽。

「佛經裏所說的『散殃鬼王』與『行病鬼王』,都是出自人心惡念。」早會時間,上人感嘆人類缺乏自覺,以為疾疫流行的禍首是帶有病原的牲畜而大加屠殺,使殺業更深、所造災殃更甚。

「成千上萬條生命何其無辜!人類要自我檢點,克服心魔;不食眾生肉,讓各形各類的眾生自然生活,就能降低疾病的傳染與流行。」

上人指出,「心魔」總是等待著我們疏忽、懈怠之時趁隙而入。「只要心門開了一條細細的縫,魔就會鑽進來,驅使人造業——惡念起,惡的種子從一而生百千萬,造作惡行,以致人間業力深重。」

此時此刻,上人教眾,除了加強維護個人衛生,也要照顧好心念,廣開善門、緊閉惡門,防止「散殃鬼王」、「行病鬼王」趁隙而入。

「惡念之門要關緊,更要廣開善念之門。善念愈多,善的保護膜鞏固緊密,惡念就無隙可入。」

上人教眾凝聚善念,不僅「好人、好事不能少我一人」,還要「多你一人、多他一人」,不斷招募人間菩薩。

不能少我一人

四月五日晚間十一點,臺中大甲鎮瀾宮媽祖起駕,展開九天八夜遶境。當天有十四萬人湧進大甲,慈濟人在鎮瀾宮前沿街設置二十個環保點做資源分類,還有行動回收車,方便民眾清出手上的垃圾。

十五年來,中區慈濟人年年於媽祖遶境期間宣導環保、掃街付出,上人感恩大家用誠懇的心「甘願做,歡喜受」,從起初的一人、十多人,參與者逐年增加;不同於早期垃圾滿街的狀況,如今不只垃圾量逐漸減少,燃放的炮竹及焚燒的紙錢也明顯少於往年。

「拜媽祖,莫只求個人消災解厄、賺錢發財;最重要的是學習媽祖的孝行與善行,才是真正與媽祖感應。」

上人表示,愛護大地,少不了他、少不了你,也少不了我,期待人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製造環境問題;更要學習媽祖精神、在行動中落實愛與善。

起步就要用心

「即使經過長久時間流傳、社會環境不斷變化,佛法精神理念仍適用於任何時空。」與夏威夷慈光師姊等人談話,上人肯定大家用心承擔大愛臺「人間菩提」、「法譬如水」節目的英文翻譯,致勉翻譯時要掌握佛法精神宗旨,貼切傳達文意。

此時正值佛陀所說的「五濁惡世」。上人表示,放眼天下,不只看到「地獄、畜生、惡鬼三惡道」的苦相,也有許多喜好挑起爭端、發動戰爭的「阿修羅道」,讓人間動盪不安。

「人心習於懈怠,就像睡在被窩裏,即使做了惡夢也不願意醒來。驚世的大災難不斷發生,要趕快喚醒人人起警世的覺悟。將佛法導入人心,引導人人降低欲念,才能從根源處消弭災禍。」

此生遭遇,雖是過去生造作的「果」,但上人勉眾莫消極地隨命而運,要積極「運命」。「『果』中有『因』,且是隨『緣』而造『因』——緣於外境而起心動念、欲望橫生,再造罪源。所以佛陀教導眾生清淨心欲,才能回歸無垢無染的如來本性。」

要淨化每一個人的心不容易。上人勉勵大家,凡事起頭難,從起步就要用心,以一分真誠、清淨、無染的佛心付出,才能改變人們的生態與心態。

就如南非本土志工,雖然本身生活窮困,卻還能救助許多貧病鄉親,甚至跨國帶動,以智慧和真誠接引其他非洲國家民眾投入志工行列,上人讚歎,真正是深植信根、深入法髓。又如辛巴威第一顆慈濟種子朱金財師兄,住家就是道場,自己一人就可以禮佛、繞佛,即使人力、物力皆缺乏,在短短幾年他已帶動四百多位本土志工……

「只要心中有法,就可以在最困難、最黑暗的地方點亮一盞燈。」上人言,帶動志工、淨化人心的要訣,就是以真誠心付出。

「慈濟宗門人間路,不是教人登天梯、上天堂,而是運用佛法走在人間道上。若缺乏佛法精神、脫離靜思法脈,慈濟就會變成普通的社會慈善機構,無法發揮廣大而平等的大愛力量。」

為了法脈恆傳、宗門常開,慈濟文史存錄至關重要;上人勉眾和合心力,翻譯時務須掌握靜思法脈的中心精神,努力推展佛陀教育、鋪展菩薩道,讓「從臺灣到國際,無論富有者或貧困者,都能受用慈濟法門,真正達到『三根普被』。」

用心就「有法度」

花蓮區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營圓緣,上人囑眾要不斷「舊法新知」,多了解、吸收海內外慈濟事;且要打開心門、放下身段,將自心的感動與人分享。

「身在慈濟發祥地的靜思弟子們必須多用心。法入心,才『有法度』。若沒有用心聽法;或是耳朵聽了卻沒有入心;或是即使法入心但打不開心門、放不下身段,仍舊『沒法度』——只是原地踏步,無法將菩薩道鋪得長遠。」

上人勉眾學習早期慈濟委員逢人就介紹慈濟、邀約做志工的精神,「喚醒做慈濟的初發心——法入心、法入行,精進前行!」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