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1期
2013-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特別報導
  人醫之愛
  草根菩提
  發現歡喜‧馬來西亞
  生命的禮物
  喜樂證言‧阿根廷
  人生練習題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三年七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1期
  看到一條很廣闊的道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看到一條很廣闊的道】

上人七月行腳期間,醫院評鑑的氛圍也如影隨形,包括玉里、臺中、臺北三處慈濟醫院都枕戈待旦、等待評鑑;倒是大林慈濟醫院一切如常,在七月十三日的醫療報告中,大醫王個個輕鬆活潑。上人回憶十三年前啟業時的草根趣事:「我們這裏的人,天生麗質,就是快樂!田中央的大醫院,那種人文,發自內心的誠、正,無論哪一科都很團結,醫、護的焦點都在病患,這就是我們的亮點。」

傍晚眾人送上人回宿舍,蘇力颱風已離境,地面上溼漉漉地散著風雨打下來的落葉。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早上八點風大雨大,座車在宿舍門口等著,上人卻是一下樓便逕自朝醫院行去,眾人只有急追。林俊龍執行長人高馬大,一個箭步,已在上人身邊撐起了大傘,誰知風力強大,瞬間只剩一根桿子。所幸只有短短一段路,大家淋得一身,卻直呼「好玩、刺激」,就連上人也笑得格外開心!

七月十七日在臺中慈院,各科同仁展示一應俱全的評鑑資料,請上人隨機抽檢。老人家一一仔細聆聽,並於稍後欣慰地開示:「我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可是感覺每個在報告的人都是那樣通透,前途無可限量。我心裏有開闊與通達的感覺,看到一條很廣闊的道,菩提道,一條覺有情的道路。」

走筆至此,得知臺中慈院的評鑑日已定在八月十五日。上人在當天志工早會特地祝福:「希望今天歡歡喜喜、輕輕安安地接受評鑑,感恩評鑑委員這麼辛苦地來為我們的醫院健檢。但願我們的醫院體質佳而優良,可以為地方、為人類守護健康、守護愛!」

【未來的傳法人】

「時間總是過得這麼快,尤其是快樂的時間!」上人這麼說。七月二十日,一群書軒小志工一大早就在關渡志業園區集合,等著為上人表演「孝順不能等」。十一歲的楊凱丞先跟弟弟妹妹們分享,上人問他,樹葉為何會從樹上掉下來,他回答,因為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稍後,上人又以同樣的問題考靳珮祺,這五歲的小不點卻毫不猶疑地回答:「樹葉掉了,要撿起來給師公!」把師姑師伯們逗得闔不攏嘴!

這些小志工都是大家看著長大的。八歲的林大雄十個月大就茹素,能將目犍連救母的故事琅琅上口;六歲的廖明庭,在四歲時就跟上人說,她的志願是當清修士。看著這一群小菩薩,上人笑容滿面,當場宣布:「他們都是師公未來的傳法人!」

七月二十三日,北區榮董聯誼會出現了一位以生命照亮世界的少女。郭韋齊七歲時因感冒引發敗血症,截去四肢後才保住了性命。復健過程痛苦不堪,小女孩卻始終那麼快樂、那麼愛笑。從不放棄自己的她,不但字體工整,也愛彈鋼琴、跳舞、畫畫。

於二○○八年獲得總統教育獎的韋齊說,太多人幫助、照顧過她,現在她長大了,應該回饋:「我的夢想是到全世界巡迴演出,鼓勵躲在黑暗角落的人打開心胸。老天爺為你關了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身體上的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病。」

開朗、自信的韋齊永遠笑容燦爛,在上人牽起她的那一刻,卻忍不住熱淚盈眶。

【不只是一家人】

七月二十日早晨八點,上人抵達臺北慈濟醫院。院內昨日才完成醫學中心評鑑,同仁們雖難掩疲憊,談起這場美好的戰役,卻是個個士氣高昂、與有榮焉。要知道,他們在二○一二年十月才通過教學醫院評鑑。

「評鑑加速了我們的進步!」各科代表與上人共聚一堂,整個分享過程高潮迭起、欲罷不能。幾乎每個人都在感恩別的科室、別的人,除了濃濃的「以院為家、以院為傲」的氛圍,還讓人感覺到了那分不得了的相親相愛!

有人延婚期,有人不顧產假、喪假,就連在國外進修的也搭飛機回來幫忙。北區慈濟志工更是數度動員人力打掃全院、在院內十七個科室設置「溫馨小站」,在五樓空中花園成立「幸福擔仔麵」,每天無限量供應同仁點心、咖啡、水果和熱騰騰的麵食。

「慈濟人說幸福,之後還接一個美滿,每次幸福總有美滿的結果。從大家的活潑、可愛體會到了『拚』,卻沒有感受到『苦』,把辛苦描述出來,也是很甘願的。這是我久久都會記在心裏的,非常感恩。」

上人說,要達到醫學中心的目標,不是為名相,而是希望在質的方面更上一層樓。當初為了照顧東部缺乏醫療資源的病患,成立花蓮慈濟醫院。好的醫療照顧不是有錢人的權利,我們的醫療要做到生命平等、關懷貧病,不為牟利,而為搶救生命:「合抱之樹,始於毫芒,千里之路也始於第一步,我們的這一念心永不退轉。我們不只是一家人,是同心貼心的大家庭。」

時間成就一切。之前小菩薩們來頂禮,第一次見師公時,好幾個還抱在手裏,如今都長大了。

【師父永遠在心中】

回憶這趟隨師行腳,讓上人最歡喜的就是,每個地方都在晨鐘起,薰法香:「感覺到大家的慧命在增長,交會在一起,我講什麼,大家好像開始容易接受。大家入慈濟的因緣各不相同,但會投入慈濟,是因為聽到慈濟便起歡喜心。慈濟人很能承擔,見苦知福,秉承這分智慧,運用慈悲心投入苦難人的環境中。受惠者得救,付出的人法喜充滿。」

七月十七日在嶄新的臺中靜思堂,七月二十三日在關渡志業園區,看著這兩張照片,就彷彿聽到上人對弟子的殷殷叮嚀:「心靈的光明多一分,就多一分智慧;而多一分智慧,心靈的光明也會多一分。這是一定的道理,時間用在對的地方,智慧就會日日增長。」「付出容易,無求難。愛欲心容易搖動道心。世間萬物一切都是假象,既然是假的,何必計較?」

我們有這樣的環境,是所有慈濟人彼此相互供養而來;在最近幾天的晨語,上人也說,根機不論高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信心、誠意,身體力行去探討這個法,讓法與行、行與法成為一體。

「諸佛為度眾生互輔助,共同為一大事因緣要來顯示諸法微妙。大家相互讚歎、相互勉勵、相互成就,合在一起,為時代迷思作正念,為淨化人心作活水。」

當然,上人也提醒大家,在被讚歎的同時,更要充足自己的品德。要引導眾人、淨化人心,就必須自覺、調適心的方向、存正念。

闔上隨師筆記之前,赫然翻到上人於六月六日對海外慈濟人所說的一句話:「照顧好一念心,自我警惕,師父永遠在你們心中!」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