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1期
2013-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特別報導
  人醫之愛
  草根菩提
  發現歡喜‧馬來西亞
  生命的禮物
  喜樂證言‧阿根廷
  人生練習題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三年七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1期
  從問情到灑愛

◎撰文.黃寶珍>◎  相片提供.李錦秀


為愛走天涯的決定原本會是個傳奇,她卻沒想到彼此漸行漸遠……
問情為何物,竟教生命錯過太多!
無法再成為父親身旁的乖女兒,卻能用雙親賜予的身體做好事,
餘生談情,談的是長情與大愛。


回家的路很長,從阿根廷到臺灣要三十幾個小時的飛機航程。她曾為愛走天涯,到地球另一頭追逐美夢;當她夢醒,回家卻不選擇留下,這次,她是為了使命留在南美洲。

李錦秀出生於臺南古都,成長過程平穩安定;大學畢業後,憑著良好的英文底子,順利進入外銷工廠擔任英文秘書。工作了七、八年,從稚嫩蛻變為成熟,美麗的外表烘托著滿滿的自信,擁有的一切如日正當中般美好。

公司擴廠太快,訂單卻不足,逐漸出現周轉困難,借款利息如雪球般愈滾愈大,儘管百般努力,仍是亡羊補牢、難挽狂瀾。公司宣告倒閉後,老闆遠走巴拉圭,獨留錦秀處理公司資產、抵禦外來壓力,心力交瘁的她日日四處奔走。

當事情告一段落,一股力量驅使她帶著僅有的存款到巴拉圭,資助老闆另闢天地。

那年的她三十二歲,毅然決然拋下一切,獨自前往陌生的國度,也走向未知的人生路。

終究成為局外人

一九八五年,在巴拉圭機場見到來接機的他;錦秀不敢去想他是為了她而來,還是為迎接錢財。

租了小小房間,滿天飛舞的蚊蟲與生活水準之差,令從小生活在寶島臺灣的她難以想像。英文在這裏已不管用,她學習西班牙語,一個月後,她和他跨橋到阿根廷,在福爾摩沙省(Formosa)買下現成的香蕉農場,她開始學習做農婦。

第一年就遇上冬霜,綠草變色、蕉葉變枯,沒經驗的她,渾然不察天災的警訊;加上農場缺水灌溉,收成並不理想。

兩人世界也不如想像中美好。與他去釣魚,幫忙宰殺,卻反被咬了一口;被蚊子叮到全身奇癢紅腫,聽聞蛇湯清血,不得不親手殺蛇;即使難以下嚥,仍將蛇湯當藥水喝——為求生存,她什麼苦都得吞下。

爭執時,兩人大打出手、互不相讓。原先岌岌可危的感情,因為磨擦,逐漸出現裂痕。心中的委屈無處傾訴,只因錯誤都是自己的「選擇」所造成。

一九九三年大旱災又逢冬霜,農場慘賠。隔年她暫別農場生活,借錢至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開設小型超市;兩地千里之隔、南北奔波,卻不知此時的他,正透過朋友安排遠在臺灣的妻小赴阿根廷團聚。

一九九六年,他央求她避開三個月,因為妻小要來農場小住。在毫無心理準備下,他們吃了最後一頓晚餐。

〔圖說〕二○○七年阿根廷聖地牙哥省(Santiago)義診,李錦秀歷經千里跋涉帶來慈濟巴拉圭聯絡處捐贈的輪椅,讓博克隆公立醫院(San Jose de Boqueron)增加服務品質。

「臺灣來的太太還沒走……」三個月後又過了三個月,原先焦慮心急的她,逐漸冷靜下來,「人家是歡喜團圓、共享天倫,真正的『局外人』才是自己。」

掙脫愛欲,夢醒時分

十二年的異國相守,是該畫下句點的時候。一九九七年,她向阿根廷地方法院訴請簽字分手——依據當地法律,同居五年以上,有權要求分得一半資產。她清楚表明什麼都不要;法官得知她膝下無兒女,善意地再三詢問:「確定不要財產?」她篤定的搖頭。

真情無價,她那曾經付出的真心,亦是世上任何金銀財寶也無法換取的。

一年不到,更令人難堪的消息傳來——他在妻小返臺後,隨即與當地女子再婚。

午夜夢迴,憶起這段不堪回首的過去,她啞然失笑——為了他,自己不顧一切,放下所有——包括親情,陷於不仁、不義……

受愛欲糾纏、不由自主的青春歲月,如今終於夢醒,放下愛執,解脫自在。

為愛漂泊異鄉這些年,吃苦已是她的本事。在首都做小生意賺取蠅頭小利,辛苦過著數銅板的日子;終於標了一筆會錢,在福爾摩沙省買下了屬於自己的農場,占地四十四甲。她挺直腰桿,一切從頭來。

異鄉遊子想家的寂寞,沒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錦秀露出甜甜的笑容回憶著:「我養了很多狗兒作伴,為了一解鄉愁,取的名字也充滿濃濃的『臺灣味』,例如滷蛋、粉圓、碗粿等等。」

錯過的生命彌補回來

在首都買賣綠豆時,她結識了慈濟人黃秀菊,常為她帶來《慈濟道侶》半月刊、慈濟書籍,更成為她最大的心靈寄託。

二○○○年,她返臺參加慈濟營隊;回到阿根廷農場後,更投入慈濟——她孑然一身無後顧之憂,哪裏有需要就往哪裏跑;也不時前往兩小時車程外的巴拉圭亞松森支援慈濟活動。

二○○四年八月一日,亞松森超市大火奪走五百條人命,錦秀正好到當地垃圾山發放,因緣巧合讓她留在亞松森參與急難救助。

阿根廷、巴西及巴拉圭志工人數不多,但大家齊心合力,將事業暫時擺一旁,奔走在火災現場、醫院、燙傷中心、停屍間,膚慰傷患與家屬;她也深深體會無常就在身邊,只要有一口氣存在,就要把握機會付出。

賑災持續月餘,沒想到冬霜的腳步已經接近,把農場香蕉凍傷無存,讓她那一年還得借錢買機票回臺灣。「我損失的只是香蕉收成,與在火災現場瞬間失去生命的人們比起來,我還有什麼想不開的。」

也是在那一年,她得知他往生了。她心中平靜,思索著情為何物?讓生命錯過太多了!

把鄉愁化為使命

二○○七年,阿根廷和玻利維亞水災、祕魯大地震……在慈濟於南美洲國際賑災的場合裏,都看得到錦秀的志工身影;二○一一年巴西里約水災,她到聖保羅聯絡處駐留一個月撰寫救災文稿,留下慈濟歷史。

在錦秀居住的春庄(Colonia La Primavera),大家都知道這位奇特的東方女子,經常東奔西跑在南美各國當志工,帶回一籮筐溫馨動人的故事和人分享。

轉眼年屆六十,她戲稱自己為「自派記者」,從人文真善美志工的工作中,找到生命的火光,深刻體會到:「沒有使命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人生。」

〔圖說〕二○一二年八月巴拉圭亞松森聯絡處舉辦中西醫義診,巴西、阿根廷慈濟人前往協助;醫師關心雙腳腫脹的荷黑爺爺(Jorge Aquiles,中),李錦秀在旁採訪。(攝影╱楊文達)

她的農場在二○○八年以後幾乎不再有收成,因此結束了經營;沒有固定收入,只靠著臨時工作維生。儘管仍有負債,她不以為苦,自在地過著簡單樸實的生活;她感謝老天爺賞賜,水窖內有雨水,還有自己栽植百吃不厭的番薯葉,只要能維持溫飽就好。

二○一二年回臺灣,她就醫發現罹癌,卻能平靜以對。「雖然得了癌症,更應該把握父母所賜的好手好腳來行善,彌補那分沒能及時行孝的遺憾。」

她想起了不告而別離開父母三年後,某日在離農場五十公里外的郵局信箱內,接到一封來自臺灣的家信——遲了兩個多月才收到父親往生的訊息,她看著郵簡,幾近崩潰地放聲大哭,嘶啞直喊著:「爸爸……爸爸……」

萬里之外的遊子,連要趕回臺灣奔喪的機票與機會都沒有。椎心刺骨的遺憾,像是個永遠的印記,無時無刻提醒著自己所犯下的大錯。

她紅了眼眶懺悔地說:「對父親真的很愧歉!如果一切可以重來,我要聽話做個好女兒。」

「想家,為什麼不乾脆回臺灣?」有人問。她率直地說:「海外志工很缺,文字工作者更少,留下來作個提燈的人,人間菩薩大招生。」

繞了地球半圈,到阿根廷才認識慈濟,讓人生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她更願以一己之力接引更多志工;而身旁純樸的村民,讓她有信心:「還有誰比我有這麼好的機會與環境可以說環保,在這小小村子推行環保種樹的理念呢?」

「菩薩遊戲人間,不求自身名利福壽」,正是她的最佳註解。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