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1期
2013-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特別報導
  人醫之愛
  草根菩提
  發現歡喜‧馬來西亞
  生命的禮物
  喜樂證言‧阿根廷
  人生練習題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三年七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1期
  山中傳奇

◎撰文、攝影‧盧蕙馨(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在尼泊爾高山上,與孩子們相遇,
從文明一端擺盪回原始自然,我們習性畢露,
展開一趟層層自我剝落的心靈旅程——


我們爬了九小時的山路,終於在暮靄蒼茫中抵達目的地。位於尼泊爾中北部、近西藏邊界,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一處山丘上,「未來之村」(Future Village)由磚石砌成的長方形建築坐落在群山環抱間。一夥人體力已到極限,衣服早已溼透。

這一支由慈濟大學九名學生組成的海外自主志工服務隊,隨機尋到從事教育和醫療服務的非營利組織「未來之村」網站;我在同學們需要一位老師帶隊的情況下答應隨行。

第一晚身體倦極,雙腿沈重發脹。在這有各色蚊蟲撲嗤作響的山野,老覺皮膚發癢,輾轉難以入眠。至此方覺肉身已為文明設備所豢養,難以恢復累了倒頭便睡的單純。

第二天精神未濟,午間小憩,朦朧間屋外傳來陣陣來此玩耍的小孩歌聲,清亮婉轉如天籟。我慢慢從文明的一端擺盪過來,被吸引入自然的一端。心想在此習性畢露,也許這是一層層自我剝落的旅程。

當晚看到滿天繁星,螢火蟲在林間閃亮飛行。帶我們上山的「未來之村」當地負責人丹巴,告訴我們他的故事。父母原期望他留在家鄉種田,但他高中畢業就到加德滿都做工,當登山客的挑夫;在和外國遊客的互動中自學英文,後來成為登山導遊。

他後來認識來自香港的年輕人類學者林黎明,應邀擔任她在尼國山區做博士論文研究的助理。林黎明到此,看到許多小孩未受教育,十年前發心買地,募款創辦「未來之村」,幫助不少家戶接山泉水、蓋廁所,也蓋了幾所中小學。丹巴和她合作無間,說服鄉親不再堅持「讀書無用,下田要緊」的保守態度,讓方圓百里的孩子們可以來此看書、遊戲,學校放假時來參加國外志工辦的營隊活動。

丹巴說他樂意回饋鄉親,也讚歎林黎明的「大心」(Big Heart)。山腳下燈火稀疏,迆邐點綴在河谷間,這山林的古老生活已起了微妙的變化。斯人一念真情的延續,造就了山中傳奇!

我們的服務對象是近百位眼神晶亮無邪,五官輪廓會教人想多看幾眼的山裏小孩。他們趴在地上寫字,多較羞怯,但很快在英語教學和體能活動中和我們打成一片,結營後久久不忍離去。

活動之餘,此地有著觀山觀雲觀自己的空靈步調。「未來之村」無網路和電視,我們與外面的繁忙世界失聯,不再受瑣碎事務羈絆,是意想不到的優閒停泊。儘管食物是簡單的豌豆或馬鈴薯咖哩飯,但欲望可以減到最低。許是那雲霧在蒼穹和山間變化萬端,那彩霞夕照令人流連,我們從中領悟造化的神奇,心中多了謙卑和感動。

這個難以從文明角度認識的世界,我們在二○一三年夏天打過深刻照面。這山間加上人間風景,讓我們的受比施多許多許多。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