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1期
2013-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特別報導
  人醫之愛
  草根菩提
  發現歡喜‧馬來西亞
  生命的禮物
  喜樂證言‧阿根廷
  人生練習題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三年七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1期
  環保愛地球‧齋戒積福德 七月吉祥一念間

◎撰文‧人文真善美志工

歡喜、孝親、吉祥的農曆七月,今年再次凝聚無數善念上達天聽;
化積習為正信,會讓人間更美好。

祈福會

以善行「普度」苦難眾生,
以茹素環保取代殺生和焚燒紙錢,
用虔誠心香祈福,
最能傳遞敬意。
造福業、招福來,日日吉祥!


穿過噴著水霧的「灑淨區」拱門,彷彿走進清涼地,在新北市同榮國小「七月吉祥月祈福會」場內,映入眼簾的是蘭花與姑婆芋襯托的三十三尊琉璃佛,靜靜散發出柔和光芒。「爐香乍爇,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眾人合掌唱誦「爐香讚」;志工代表全體會眾,向佛陀獻供燈、花、果,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農曆七月「普度」是華人世界的大事;為了傳達這是孝親、歡喜、為全天下祈禱無災無難的吉祥月,今年八月上旬到九月上旬,慈濟基金會在各地帶動民眾「環保愛地球‧齋戒積福德」祈福會,全球舉辦超過五百二十七場。

在高雄鳳山五甲國宅社區,從事美髮業的慈濟志工李淑女說:「鄰居看到我穿著制服忙進忙出,問我在忙什麼?我說忙著宣導七月吉祥月應有的做法。她就問說慈濟能不能也在社區辦一場?」李淑女著手籌畫,原本估計只有幾位鄰居會出席,沒想到來了四十幾位。

志工黃秀霞與大家分享,以前她做生意,「很會拜拜,還要燒很多金紙。」後來得知燒金紙會汙染空氣、加重地球暖化,慢慢就少燒一點,最後完全不燒了;她把買金紙的錢布施,收據就寫地基主、普度公、祖先的名字,如此也能心安。「現在很多大寺廟也沒在燒金紙了。各位爸爸、媽媽、阿公、阿嬤,為了我們的子孫,要好好把關,給他們一個清淨的居住環境。」

黃秀霞說,母親往生時,她堅持後事法事都用素食祭拜,「不再造殺業,讓往生者承受這個罪業。」她也強調:「以前的雞、鴨、豬都要養很久才會長大,現在餵以抗生素,養沒多久就能販售,吃了對身體造成負擔。拜拜用素食,茹素對健康有幫助。」

有會眾問她都拜哪些食品?「蔬果、乾料都可以;葷食保存不易,吃不完丟掉,浪費又損福。臺灣是有福的地方,我們能出生在這裏,要知福惜福再造福,下輩子才會更有福。」

社區大樹下的五張小圓桌擠滿了人,聆聽經驗分享,更加明白「不浪費食物就是惜福」、「原來不是金紙燒多就是好、燒少就不好,最重要的是虔誠的心」、「不燒金紙避免大樹被砍伐,也是護生」。

〔圖說〕臺北士林慈濟志工拿著靜思語徒步在福港街宣導,邀請民眾晚間參加「七月吉祥祈福會」。(攝影╱蔡瑞聰)

大肆鋪張難求心安

海外華人在「鬼月」忌諱特別多,更不忘追隨祖先流傳下來的中元節習俗,一場場盂蘭盆會相繼舉辦,認為有拜就有保佑。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慈濟人於八月舉辦多場祈福會,期許民眾多一分正面了解,少一分負面恐懼。

多年來,一旦家裏有事不順意,馬來西亞馬六甲民眾張美玲馬上升起煩惱,擔心是自己燒的紙錢不夠多,惶恐不安。「去年參與吉祥月祈福會後,才了解以正念去付出和無所求助人,才會心安和踏實。」

如今,張美玲無需擔心紙錢灰燼滿天飛,造成鄰居不滿。轉迷為悟後,她也希望與人分享正信佛法的喜悅,邀約朋友和鄰居參加祈福會;跟隨張美玲一齊來的姚金梅,為病中的婆婆祈福,「我喜歡慈濟的莊嚴氛圍,讓我內心平靜,以虔誠心禮佛,也願大家平安健康!」

祈福會在街頭巷尾傳達著「以正信正念轉迷思迷信」的觀念,此外,一百六十八個慈濟會所與靜思精舍連線禮拜《地藏經》,農曆七月初、月中、月底各三日,透過共修深入經藏,培養正知正見。總計全球十五個國家地區、九百七十餘場吉祥月系列活動,預估超過二十二萬人次參與。


歌仔戲
演繹佛典故事

三齣由佛典故事改編的歌仔戲,
演繹戒殺護生、
因緣果報的道理,
善與惡、迷與悟,
就在一念之間。


大愛臺節目「菩提禪心」演繹團隊,結合臺灣三個歌仔戲團,演出佛典故事「度化獵戶」、「色空無定相」和「光目女救母」,從八月十日到三十一日巡迴臺中、桃園、臺南、高雄演出十二場。

八月十日下午,以孫翠鳳藝文工作室歌仔戲為主軸的祈福法會,於臺中靜思堂首場開鑼;隔天再由中部慈濟志工,演繹兩場《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一系列佛典演繹,呈現戒殺護生、孝道人倫的精神。

「度化獵戶」這齣戲,描述覺者來到山村,為獵戶細說人生道理、生死輪迴,度化獵戶帶領全村人懺悔過往,放下屠刀。歌仔戲演出之前,四十九位來自北、中區的實業家與慈青,共同演繹七月吉祥月之歌「一念之間」音樂手語劇。

「林間松鼠穿梭跳躍,蟬聲朗朗中,看見鴿子天空盤旋,在溪邊,魚群悠游浮潛……」美麗的叢林景致出現於靜思堂舞臺上,萬物祥和共處;當獵人步步逼近,來不及逃離的動物頓時哀號聲四起,一一成為獵人的戰利品……

從事大理石石材工程的鄭楊慶在劇中飾演獵人,感嘆自己多年來是牛肉饕客,吞食血淋淋的肉,而今報應在自己的身上。他罹患舌癌三期,已切除五分之一舌頭,「剩下五分之四的舌頭,是要我口說好話,不能再造口業了!」

〔圖說〕「一念之間」歌曲改編自上人開示,巡迴各地音樂手語劇演繹;動物遭獵人殘殺時的痛苦、哀傷、焦慮,讓觀眾感受貪食口欲傷害生靈。(攝影/陳益永)

精神奕奕的他,看不出是癌症患者;他每天出門前,對著鏡子自我勉勵,「要時時感恩每一天還能活著。從前是菸、酒、檳榔等不良習氣專科生,現在是留校察看,所以要多接觸善法,廣說素食的好處,因為自己就是一個活例子!」

退休大學教授謝陽彬,對於歌仔戲中獵人到了荒野,想要獵殺動物,但在瞬間想起殺生的惡性循環,發願不再獵殺生靈這幕,既震撼又感人。他時常看大愛臺「菩提禪心」,但近距離看到演員呈現,更具說服力。他已經三年不再燒金紙,並且茹素,「我從自己做起,再分享給周遭親友,希望大家共同來推動。」

(資料提供/李淑蘭、方佳惠、林秀貞、吳淑女、林雪花、林淑緞)


◆演繹心聲

度化獵戶 孫翠鳳
用戲劇方式呈現佛法,能讓世人懺悔,知因緣果報;戲中獵物的心聲,消弭了獵戶殺戮之氣,希望大家看完戲都能智慧花開,法喜充滿。

古人說,人不照天理,天就不照甲子。以戒殺來長養慈悲心,用虔誠的心祭拜更勝燒紙錢,節能減碳愛護地球,讓臺灣人更有福報。

色空無定相 許亞芬
這是一齣以齋戒為主題,意義深遠的精緻作品。曾有一群年輕人看完佛典故事後,跟我說:「食肉的因果如此真切,我們再也不吃肉了!」人人少食一塊肉,就能拯救一條寶貴生命!

兩年前演繹造《水懺》的悟達國師,感佩大愛精神和團隊合心的力量,今年同樣感受到大家的全力以赴。我銘記上人叮嚀的「多用心」,以戲劇身段攝受人心,把佛法生活化,傳承善種子。

光目女救母 唐美雲
人們常為了滿足自己的口欲,覺得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但「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大家一定要將心比心。

臺灣是很有福報的地方,這幾年災難都低空掠過,相信臺灣人更願意將這分福報與全世界分享,利益眾生;不只在七月,而是平常就要力行齋戒做環保,只要行善、心正就能無所懼。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