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日 恆持菩薩初心

◆7‧30《農六月‧二十三》
【靜思小語】將他人不好的聲色當成示相教育,自我調適、再接再厲,切莫退轉道心。
人間實相,體會真理
根據調查,臺灣約有百分之十七的國中生,平均一天上網超過三小時,假日則超過七小時,若沒有使用電腦就會出現焦慮反應;國小五年級到國中二年級學生,將近四成擁有智慧型手機,其中近四成罹患手機成癮症。
早會時間,上人感嘆科技發達無法普遍提升人類的智慧,反而讓思想、腦力運作退化。孩子沈迷電子遊戲,思緒被禁錮在手機、平板電腦的小空間裏,心靜不下來,無法專注課業,吸收不了道理,令人擔憂。
慈濟人為了挽救孩子沈迷電子產品而浮躁不安的心,在各個暑期營隊中設計課程,帶領學員體驗反璞歸真的生活。高雄慈青為高中生舉辦菩提心芽成長營,學員們在報到時先交出電子產品,專注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臺北內湖環保站舉辦兩天一夜的兒童營,寓教於樂,讓一百多位學童學習生活大小事,例如拿針線縫衣服、端碗筷、摺棉被等,提升生活能力、懂得珍惜資源;板橋靜思堂舉辦國中生活營,學員們戴斗笠下田除草,體會農人的辛勞。
上人感恩慈濟人用心輔導青少年,引導回歸人倫軌道、發揮身而為人的良能。「孩子清淨無染的心最貼近佛性,易於體悟道理,若能善加培養,隨著年紀不斷成長,智慧也會不斷增長。反之,若在尚未啟蒙之時,就被電子產品的影音聲色所迷,清淨的心靈受擾動,智慧也會埋沒。」
上人勉勵在座的慈青志工,利用世間的種種境界,體會真實道理,自我精進,讓思想成熟、智慧提升,所做所為利益人間。
菩提大道,踏實付出
「每個人的心地都有一股清泉,但明知世間多苦難,卻無法阻擋心靈欲念隨著經濟發展而高漲,要如何真正幫助人?」與大陸訪客談話,上人表示,希望社會能有一股清流的人文風氣,就需要引導人人打開心靈的泉源。
上人言,平安有福人,應發揮愛心、幫助苦難人;偏偏許多人欲念無邊,容易受誘惑而迷失,故需要佛法牽引回歸正道。
從凡夫地修學佛法,想要「立地成佛」談何容易;上人表示,除了不斷聞法自修,還要在人群中鍛鍊己心,守好身、口、意,直到不受種種人間事相影響,才能維持「靜寂清澄」的心靈境界,深刻體會人間示現的「無量法門」。
「念佛,要念內心佛,向內自我啟發,且要行菩薩道,向外付出,才能入佛陀的智慧覺海。」上人表示,淨化己心是修行的必修功課,與其靜坐卻雜念紛陳,不如起身走入人群,看到別人的優點就用心學習,看到缺點就自我警惕,用心修除習氣。
「做慈濟沒有別的訣竅,就是身體力行。慈濟人親手布施,付出無所求,不執著自己是能幫助人的人、哪些人曾經接受救助,也不會去計算自己做了多少事;心靈不受污染,既不驕傲,也不迷失,由衷感恩對方讓自己有機會付出,如此就是『三輪體空』。」
「閉門自修,即使平常心很清淨,但只要外境有一點點擾動,煩惱、欲念叢生,就會造業。」上人表示,慈濟宗門的修行方法,就是真正投入去做;菩提大道實際走,才能愈走愈踏實。
千錘百鍊,淨除習氣
《大智度論》有一則故事——
舍利弗尊者隨佛修行日久,是智慧第一的出家弟子,卻仍有餘習未盡,對於修行也有自己的執著。某一次佛陀看到還是沙彌的羅侯羅氣色不佳,問他為何如此消瘦、憔悴?羅侯羅回答,是因為吃得不好。當時負責安排、教導沙彌生活的是舍利弗尊者,也算是羅睺羅的老師;佛陀覺得尊者沒有照顧好沙彌的飲食,於是說:「舍利弗食不淨食。」舍利弗尊者輾轉聽到這句話,就把當天所吃的食物吐出來,並且發誓不再受供。
波斯匿王、須達多長者等人欽慕舍利弗「智慧第一」,總是歡喜供養;得知尊者不再受供,便前來請求佛陀勸說。佛陀說:「此人心堅,不可移轉。」並講述尊者的本生因緣——
過去有一位國王被毒蛇咬傷,命在旦夕,醫師表示必須找來毒蛇吸回毒液才能得救,便在旁邊生火,威脅毒蛇若不吸回毒液,就要把牠丟入火中燒死。毒蛇認為既已吐毒,絕不吸回,自入火堆求死。這條毒蛇就是舍利弗尊者的前生,故而尊者「世世心堅,不可動也」。
與志業體主管談話,上人以此教眾,入人群、行菩薩道,要自我惕厲修除習氣,莫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舍利弗智慧第一,長久跟隨在佛的身邊,還有不好的習氣,何況一般人?」
「慈濟人是師父的貼心弟子,真心認同師父的理念、想要跟隨師父修行;若沒有鋪好人間路,就無法與成佛的菩提道接軌,因此師父希望大家行菩薩道,要訓練自心,不受外境的聲色困擾,以甘願心、歡喜心付出。」
「世間就像一個鍛鍊鋼鐵的洪爐,凡夫就像已經用舊的鐵器,不斷複製煩惱、無明、習氣,又在人群中受聲色引發更多煩惱、造作更大的業力;鐵器層層生銹無法使用了,就要丟入洪爐裏經過高溫熔解,再經鍛鍊錘打,才能打出精緻的器具。」
上人殷殷叮嚀,每個人身上都有一部經,無論優劣都能教育自己;入人群,才得見「無量法門」。希望大家要用感恩心、尊重心相互對待,看到不好的聲色當成示相教育,自我調適、再接再厲,莫將不愉快的情緒放在心裏,輕易為了小事就退道心。
「想要達到涅槃寂靜的境界,並非閉關自修、隔絕外境干擾即可,這般不受干擾的寧靜心,就像一面靜如明鏡的湖水,在沒有任何外力擾動時澄淨無波,可以明朗地映照一切;但只要有人丟了一顆小石頭,或是起風吹拂湖面,就會引發波動漣漪,對於世間種種就看不清、照不明了。」
「在生活中、工作中,要常常運用『靜思語』,莫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別人錯了,我們對他說對不起,是為了自己要修得心寬念純。因此,在人群中磨練,要用佛法自我善解,不受人我是非影響,才能達到『靜寂清澄』的心靈境界。」
上人提醒,慈濟宗門提倡「以佛心為己心」,大家既然發心投入慈濟,認定方向就要用心行路不退轉,恆持行菩薩道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