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至二十七日 踏出深且廣的人間路

◆7‧26~27《農六月‧十九至二十》
【靜思小語】踏實去做,生命才能做得深廣;怕辛苦而不勞動,人生原地踏步。
用心付出,用愛帶動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日,大眾於早課虔誠禮拜觀世音菩薩。早會時間,上人勉眾發心立願,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伸出雙手救援苦難;愈多人發願伸手,人人的雙手合為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就能有大力量為天下人做天下事。
慈濟志業在上人帶領下,由早期少數幾位慈濟人逐漸帶動、接引出遍及海內外五十多個國家地區的人間菩薩,就地聞聲救苦。上人感恩資深慈濟人用心傳承,人人合為一心,再向外淨化人心,接引「當度」、「未度」的菩薩,成就人間菩薩淨土。
此次行腳見聞各地慈濟人「無處不在,無人不度」的菩薩行,不只在社區帶動鄉親,也到監獄、軍營裏舉辦愛灑活動,分享人間菩薩大愛;多名受刑人出獄後改邪歸正,向父母懺悔也投入環保志工或參與慈誠委員見習、培訓,發願要做人間菩薩。
慈濟人在社會上用心付出、用愛帶動,讓見聞者深受感動。上人表示,此行聽到大家分享,皆是感恩他人付出、彼此讚歎。「讚歎別人,就是莊嚴自己。慈濟人真誠互愛、彼此感恩,形成一股善循環,讓師父深感欣慰。」
弘大乘法,通菩薩道
行腳歸來,念及全球慈濟道場渴盼聞法之精進會眾,上人未多做歇息調養,即於二十七日接續於晨語解說《法華經‧譬喻品》經文:「我常於日夜,每思惟是事,欲以問世尊,為失為不失?我常見世尊,稱讚諸菩薩,以是於日夜,籌量如此事。」
此段經文述說舍利弗尊者自言過去執著在自修清淨行,經常看見佛陀稱讚菩薩德行而感到懊惱;如今聽聞佛陀說大乘法,得知人人皆能成佛,遂斷除疑慮懊悔。上人以此叮囑,無論是執空或執有,都容易生起偏邪煩惱,學法要守持正向,精進前行。
上人指出,心有執著,就無法讓內心清淨的覺性融通宇宙大法,達致「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智慧大海。「法入心、身體力行,才能將生活中所見的一切,與佛法道理相會合,發心承擔大任。」
菩薩道如何走得通暢,通達真實大法?上人教眾,要以佛法除煩惱、修習氣。「堪得起世間磨練,才能從人間路接上菩提道,深入經藏;反之,若無法承擔世間種種複雜的煩擾而退道心、無法持續行於菩薩道,將難以覺悟成道。」
生命有限,慧命無窮
上人行腳到高雄靜思堂期間,十八位平均年齡超過七十七歲的福田志工上臺比手語,並由八十六歲的連楊金瑞師姊代表分享:「有做才有得,沒做是損失。我們年紀這麼大,更要把握時間、盡力做。」
這群福田志工負責清潔靜思堂法華坡道,雖然隊伍浩蕩早已超過七人,卻取閩南語「擦」與「七」的諧音,暱稱為「七」仙女。早會時間,上人讚歎,她們各自都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在成就了家庭幸福之後,進一步踏入社區,成就社會人群的幸福,為天下擔挑責任,也為自我人生拓展無窮的慧命。
此行也聽聞有九十多歲、即將受證的志工,雖然高齡,但是句句佛法入心,銘刻在心版;也有多位年幼的小朋友,聞法即能信受,意識中存有佛法、存有慈濟,所以年幼就有因緣投入慈濟,聞法入心。
上人說,無論年長、年幼,每一位人間菩薩各有一部值得探討的經典,心靈中存有很清淨的佛法道理。「清淨本性,容易被複雜的人間煩惱擾動;要堅持初心,讓這一念清淨心,隨著生命成長,慧命增長,時時明朗。」
「生命長短無人能預測,只要斟酌身體狀況許可,就要做得深廣;若怕辛苦而不肯勞動,就會原地踏步。」上人表示,唯有踏踏實實去做,才能真正利益人群,期待人人將法落實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