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至二十二日 用愛書寫人生藏經

◆7‧21~22《農六月‧十四至十五》
【靜思小語】用愛付出,寫就豐富的人生藏經,開拓生命寬度與深度。
法入心田,滋養慧命
北區慈誠委員精進研習於板橋志業園區進行,上人有感而言,世界人口不斷增長,要承擔的天下事更多,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永遠不夠用。
「人人都有一畝心田,法入心,善加耕耘,才能去除煩惱、無明雜草,讓粒粒善種子萌發茁壯,『一生無量』——從一句法融通無量的法,收穫大道糧,用以滋養慧命。」
人心迷茫,上人強調,從凡夫地走入菩薩地,要先找尋法脈源頭;靜思法脈的源頭,就在「勤行道」:唯有殷勤耕耘心田,讓心地清淨,才能鋪好人間路而與菩提道接軌,走入經典、回歸清淨本性,到達佛菩薩的境界。
行腳以來,從南到北聽到各地慈濟人與會眾日日早起,齊聚社區道場「晨鐘起,薰法香」,上人肯定而言:「日日聽法、引法入心,人與人之間以佛法互動,更能合和互協;時時心不離法、行在法中,人生自然踏實不空過。」
「行菩薩道,要以戒、定、慧來照顧初發心不變質、不消失;心定、智慧生,入人群見苦知福、體會大愛,就能通達無量義。」
清淨身心,斷除惡習
北區第二梯次慈誠委員幹部精進研習成員分享精進心得,上人開示提醒,莫認為做慈濟就應得福、祿、壽齊全,「此生的福報、苦難或無常,都是過去生種因、結緣;就像存款,若沒有存下福報,拿著一本空的存款簿如何提領?要把握時間,積極行善、廣結善緣。」
上人表示,習氣不除,惡業不消,惡的因子會種入意識,隨著生死輪迴而受報,一再複製惡因緣。「大家為慈濟盡心盡力付出,若還是習氣不改、煩惱不斷,師父實在很不捨;要自淨身心,將行善助人視為本分事,不能存有付出求福報的心態。」
生命短暫、無常,上人教導,只要用愛為人間付出,就能擁有豐富的人生藏經,開拓自我生命的寬度與深度。
「眾生平等,雖然各有因緣而有貧富之別,但人人都能成佛,人人都有體會宇宙真理的潛能與智慧。」上人致勉,要以慈悲等觀,發菩薩心普遍救度、接引苦難人,帶動大眾珍惜聞法因緣,法入心能影響一輩子,甚至來生來世。
守護地球,疼惜子孫
午後北區環保志工聯誼會,上人感恩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人人健康免煩惱;「全球氣候異常,災難頻傳,做環保不只照顧地球環境不再受傷,也能為子孫留下豐富的資源和環境;若人人願意伸出雙手做環保,大地眾生就有福了!」
大林慈院曹汶龍醫師曾分享,老人家的肢體功能與腦細胞都需要持續活動,才能保持靈活健康。投入環保工作,將心思專注在分類、拆解等動作上,心無雜念,且在菩薩群中說好話、聽好話,可以幫助好細胞成長、減少阻礙正常機能的壞細胞。
上人欣言,許多高齡八、九十歲的老菩薩,因為長年做環保,身材挺直、言行俐落、不顯老態。
「環保志工們的年齡、教育程度、生活環境等都不相同,但是人人心靈單純而美好,很有智慧。做環保愛地球、增知識、長慧命,還有益自身健康;期待人人用心用愛付出,做出典範,帶動全球人照顧地球健康。」
科技傳法,淨化人心
今年慈濟四十七周年慶前夕,全球十六個國家地區、逾十一萬人次,透過網路視訊,跟隨精舍拜誦《法華經》;每天清晨,臺灣各社區道場及部分海外道場,也透過視訊同步聆聽「靜思晨語」、「志工早會」開示,如同超越空間的大法會。
於關渡志業園區佛堂與人文志業體同仁溫馨座談,上人感恩現在科技發達,讓法「無處不在」,只要有心,隨時隨地都能虔誠聞法、接收慈濟最新訊息。
「人文志業負有傳播正法清流的使命,透過科技傳播,將無形無相的道理,經由影音、文字顯現,讓人看得到、聽得到,將佛法遍灑人間,人人都是傳法的菩薩。身在法藏中,不只傳法給別人,亦要傳法入己心,才能發揮廣傳清流的良能,向大眾傳遞愛的能量。」
午後接續與人文志業體同仁談話,上人叮囑,道心堅固,有志一同,精進傳法,讓法水「無孔不入,無人不度」,淨化世間人心。
上人表示,科技無善惡之分,卻因人心造作而有不同的後果。「相同的事件,有些媒體報導擾亂人心,但也可以轉化方向,化解煩惱、污濁,淨化人心。」
「解鈴還須繫鈴人,由媒體造成的混亂衝突,須由媒體來平撫。」上人敦囑,認知媒體傳播的巨大影響力,報導新聞或製作節目時,都要謹慎考量可能造成的後果。「即使擋不住社會潮流,卻不能助長不好的風氣,要隱惡揚善——好事要宣導,不應該做的事不能提倡。」
大愛臺同仁跟著全球慈濟人的腳步,到世界各地採訪,親見各種人間苦難相,也看見苦難中的人間真情,甚至親自投入慈善工作,而有深刻體會。
「慈濟人用心在做,人文志業也要用心報導,將無形無相的人間真理,藉由人間互助的真實形象,傳達到每一位收視者心裏,發揮報真導正、淨化人心、搶救慧命的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