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 軟實力

◆7‧18《農六月‧十一》
【靜思小語】有實力,還要柔軟——軟化自我剛強心,堅持願力。
「心」與「道」靠攏
中區慈濟人即將舉辦《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大型公演,上人肯定大家身心齋戒,以清淨虔誠心對眾傳法,傳揚倫理道德觀念。「要讓社會祥和、家庭和睦、人心調和,人心一定要有愛,期待藉由經藏演繹,帶動大眾行孝與行善。」
《父母恩重難報經》描述,佛陀向路邊一堆白骨恭敬行禮,表示這是過去生的父母。上人解說,即使佛陀已覺悟而超脫生死,但在過去無數劫來,生生世世依隨不同的父母出生,與許多有緣人成為一家人;若人人都能以天下一家的寬廣心胸,相互感恩、尊重、愛,世間就沒有衝突與對立。
「父母是孩子的『模』,孩子看見父母行孝道,會將父母的言行銘刻於心;如同開闢道路一般,父母走在前面,孩子跟在後面,一路走來,領會相同的心路風光,即能建立起家庭倫理觀念。」
「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可以說法,前提是心靈必須清淨虔誠。」上人期待,大家不只是一次登臺演繹,還要持續深入經藏,以法水洗滌心靈的煩惱雜念,讓清淨本性浮現;「心」要與「道」靠攏,進而引導人人走上正確的道路,即時行善與行孝。
佛法與人間法接軌
「道場空間愈大、人力愈多,人心更要和合;法入心,才能鋪平心路,讓道場發揮最大的良能。」與中區志工幹部開示,上人以鋪連鎖磚比喻鋪人間路,敦勉法親之間要彼此鼓勵、相互支持,就像連鎖磚一塊支撐著一塊,則無論面對任何境界、壓力再大,都能安然承擔。
凡夫煩惱垢重,如何化解煩惱、突破障礙?上人教導,走到苦難人身邊,救拔其苦,即能「見苦知福」,警惕自己更加精進;心與法結合,才能超越煩惱執著。
「凡夫難免各有習氣,法入心、彼此包容,人間路才能永遠平坦而牢固,不致原地踏步;若只憑一片熱心做事,眼界打不開,過度執著於自己的立場,慈濟事將會做得很辛苦。」
慈濟人用生命做慈濟,以愛鋪成救苦救難的菩薩網,上人感恩人人發心立願,期許不只自種善種,還要讓種子長成健壯的菩提樹,再結纍纍果實,成就全球菩提林。
「學佛,要將佛法與人間法接軌,力行菩薩道,讓人間路接上菩提道,從而到達佛菩薩的境界;假如習氣不除,難免在人與人之間起磨擦、造惡因緣;一旦發現說了不好的話傷到別人、做了不好的事讓別人不高興,要趕快懺悔、改過,不斷修養自己直到心寬念純。」
上人強調,慈濟的本質清澈無染,莫因為自身不好的形象,讓人起了退轉心。「廣結善緣,才能有無量的善因善緣,從而緊密連接菩提大道;若待人接物不能和顏悅色,不但度不到人,反而讓人生毀謗、造口業。」
「多做一分,就多一分福緣;若是停滯不前、不再做事,就無法與眾生接觸,不能與眾生結福緣。」上人期許資深者用心傳承,為新進者深植法髓,而能帶動隊組合心耕福田。
「資深者栽培後進,是『植好因』,新進者在學習過程中,實際付出而能與眾生『結好緣』;因緣會合,即能不斷成就一尊尊真實的人間菩薩,共同為世間付出。」
以柔軟轉化剛強
「年輕人要有『軟實力』,有實力但是要柔軟——軟化自己剛強的心,堅持願力。」與慈青談話,上人叮囑年輕人,要穩定飛揚的心,用溫柔和氣的態度與人互動;心靜下來,才不致稍受言語煽動就亂了心、起躁動,造成社會不安。
上人說,人人本具佛性,即使過去受到五光十色的社會熏染而養成種種習氣,現在投入慈濟,在善的環境裏有善知識相互提醒,發善心也懂得行善、行孝,更要把握時間與空間,修除習氣,照顧好身心健康,菩薩道上精進不懈,則福與慧日日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