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 聞法,傳慧命

◆7‧10《農六月‧初三》
【靜思小語】聞法修慧,以愛造福,精進不退。
心力合一
「早年南迴鐵路尚未開通,南部慈濟人帶著會員搭乘『金馬號』客運或遊覽車回精舍參訪,總會招募到一大群發心菩薩;這群資深委員將慈濟精神攝受於心,真誠分享、不斷傳承,真正做到『心傳心』,因而能帶動許多人踏實行走慈濟路。」
與高雄教聯會成員談話,上人表示,早期志工人數少,總是「做就對了」;慢慢地志工人數增加,大家於每月委員聯誼會中分享、傳達慈濟事,接收訊息後也都能落實運作。「現在慈濟人眾多,應簡化分工、整合人力,做到『合心分工』——人數多,心力合一而沒有層級分別,即能帶動人人朝同一目標並進。」
「人與人之間,只是照著分工做事,缺乏感恩、尊重、愛,即使發揮了功能,『良能』卻因此而淡化;應啟發人人發自內心想做事的熱忱,菩薩道上相互支援。」
菩薩無量
「人心不安,天地不調。見天下災禍苦難愈增,深感時間不夠用、人間菩薩不夠多,故一再要求大家入人群、度眾生,讓人間菩薩一生無量。」
與屏東區四合一幹部溫馨座談,上人直言,身處五濁惡世,欲淨化人心、接引人間菩薩,深感濁流強盛而清流微弱,總有「來不及」之感,故期待人人虔誠入法,發揮廣度眾生良能。
屏東慈濟人分享到監獄輔導,有受刑人出獄後徹底悔改,回歸人生正向。上人指出,行偏踏錯的人生,即使受法律制裁、身陷囹圄,若未能起懺悔心,出獄後仍可能再犯;唯有付出真情,運用佛法使人了解因緣果報道理,才能扭轉錯誤的人生,成就善緣福緣。
「佛陀累世累劫修行造福——百善為一福,百福為一莊嚴相;要累積多久才能得三十二莊嚴相,讓人見之歡喜,樂於跟隨聞法、接受度化?行菩薩道,應自我改變、柔和待人,使人感受歡喜而樂於親近,如此即是菩薩相現前。」
慈濟人用愛在人間鋪展菩薩道——行於「靜思法脈勤行道」,將法運用在生活中;走入「慈濟宗門人間路」,在人群中推動佛法。上人教導,在人間鋪路,要發「四弘誓願」,才能「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廣度眾生;人人身上都有一部經,入人群就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有智慧、造福德,成為人品典範,就能「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要統理大眾,就要走入人群,淨化人心。」上人勉眾殷勤精進,做出行善、行孝的典範,才能以智慧福德度化眾生,讓人心清淨,家庭和睦、社會平安。
佛法永傳
「古代法師大德傳揚刻印經書有功德,是希望人人有機會親近善法、了解因緣果報道理,往善的方向行去;而今科技發達,可運用電子工具閱讀佛典,利用影音傳媒深入佛法,要善用科技聞法,精進修行。」
屏東慈濟人精進聯誼會中,上人表示,行善造福是慈濟人的本分,大家平時在社區耕耘、為社會人群付出,也要日日「薰法香」——透過資訊科技理解師父所說的法,讓法水點滴入心,才能朝正確方向精進。
人間菩薩發願走入人群淨化人心,如何自淨身心,力行志願而不退轉?上人叮囑:「知足」最大富,「感恩」最大貴,「善解」最大智,「包容」最大慧。具有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就是富貴人,也是智慧人,能入群度眾,不受無明煩惱影響。
除了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四神湯」,還要飲用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四物湯」——合心,悲心平等最吉祥;和氣,寬心弘願最大福;互愛,真心無量最輕安;協力,攝心能捨最自在。
上人解說,合心,就能提起「同體大悲」的平等心,彼此感恩、尊重、互愛,最為吉祥;和氣,心寬念純,開闊心靈立宏願,才能廣行善事,為社會人群引導正確方向;互愛,要真心關懷,彼此互助;協力,要捨出時間與心力,引領初入門者正確認知靜思法脈、慈濟宗門,人人平齊向前走。「合和互協四合一平等運作,才能讓慈濟團體具足善與福的莊嚴相。」
佛法歷久彌新,真理永恆不滅,上人勉眾,除了以愛造福,也要聞法修慧,把握剎那的發心,精進不退;自修自得,終能與永恆的佛性會合,在人間「傳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