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1期
2013-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特別報導
  人醫之愛
  草根菩提
  發現歡喜‧馬來西亞
  生命的禮物
  喜樂證言‧阿根廷
  人生練習題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三年七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1期
  九日 自解心結

◆7‧9《農六月‧初二》

【靜思小語】打開心結,「放下」才可以再提起。

見苦知福心開闊

與高雄榮董談及「人間菩薩招生」的方法,上人慈示:「就是做慈濟、說慈濟。」

「大家付出心力支持慈濟志業,或說是護持師父,其實是『自度』∣∣你我有緣,才能認同慈濟、共同成就志業;但於個人而言,投入慈濟之後所得的一切法喜,皆是自做自得,且能擁有開闊的心靈風光。」

上人鼓勵實業家可向企業界朋友分享人間善事,接引他們同行菩薩道。「過去所談的多是賺了多少錢,難免相互比較;現在可以分享在慈濟賺了多少無形的功德財,引導見苦知福、成長慧命。」

一位師兄受朋友拖累而損失鉅款,心有鬱結。上人開導要自解心結:「靜心去想,雖然損失了這筆錢,但生活還過得去,就不要執著於存款簿上數字的增減。」

上人提及,剛開始做慈濟時,有一位臺北的慈濟委員被親戚拖累而損失慘重,從谷底爬起來後,每天都期待存款簿上的數字尾端可以再多一個「零」,經常為此而不快樂。

投入慈濟後,跟著志工訪貧,看到許多苦難人生,她漸漸不再在乎存款簿的數字起落,也主動和傷害自己的親戚重新牽起親情。對方表達懺悔,表示若有能力會慢慢償還,她說:「是否還錢都不要緊,只要感情能再牽起來,我的生命又多了一分情。」

「人生身體健康最重要,心靈開闊,做自己喜歡的事,賺得歡喜,比在金錢尾數上再賺多少個零更好。莫讓心糾結,放下才可以再提起,想得開、心結打開,人生才會快樂。」

日日聞法聚法財

高雄區慈誠委員聯誼會,上人勉眾學習早期委員「無孔不入,無人不度」,見人就說慈濟的精神,把道場當成自己的家,用心照顧、用心精進,則天天都能法喜充滿,天天都有讓慧命增長的「法財」收入。「心中有法,才能度眾生。」

會中,十一歲的「小牛」楊凱丞小朋友,向師姑師伯分享「六個自我警惕」——

第一「防止傲慢心」——不要認為自己是最好的,要想著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

第二「防止倒退心」——要在菩薩道上往前走,就要恆持初心。

第三「防止心迷」——要用法維持清淨心,不受人群污染。

第四「防止躁動心」——要讓心靜下來,就要消除雜念。

第五「防止暴動心」——要用「軟實力」,降伏剛強眾生心。

第六「防止懈怠心」——莫只想休息,要為時代作見證。

上人讚歎凱丞小小年紀就能聽法入心、清楚表達。「赤子心純真、清淨,最貼近佛心。人人發心投入慈濟的那一念心,亦是最為真誠。期待大眾恆持初心、用心入法,才能廣招人間菩薩,不斷凝聚愛的能量。」

「學佛要學得究竟,才能深入人群行菩薩道,心靈不受煩惱污染;如同回收的廢鐵若要再利用,就要經過洪爐烈火鍛鍊,才能夠製作新物品。」上人勉眾,要入人群,在複雜的境界中鍛鍊,維持利益眾生的初心、不受影響,即能回歸如來本性,覺悟成佛。

「法要入心,智慧要提升,聞法的心要堅固,才能將法植入八識田中。」上人勉眾,廣結好緣,謹慎身、口、意不造作惡業,才能在來生又能得人身、聞佛法,對眾傳法。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