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 不只提菜籃,更要挑米籮

◆7‧7《農五月‧三十》
【靜思小語】堪得鍛鍊,守住心地光明,志同道合為天下付出。
感恩尊重,和敬禮教
時值暑假,今日有慈青學長精進營及慈青心靈成長營學員入精舍參與志工早會。上人欣言,去年行腳到臺南,曾與慈青分享,年輕時與修道法師對答:「什麼樣的女人最幸福?」修道法師告訴上人:「提菜籃的女人最幸福。」
「一般人認為,女人能在家裏掌權,擁有家用並且自由花用,最有福;但是我認為,女人也能是女中丈夫,不只為家庭付出,也能為天下人行天下事,因此決心出家修行。現今災難頻繁、苦難眾多,不只要『提菜籃』,更要『挑米籮』——為天下苦難眾生而付出。」
上人感嘆,現今年輕人的價值觀與過去不同。以前的人只要能安定生活,即使工作再辛苦也不怕;反觀現在中青一代,要求工作少、薪水高、享受多;粗重工作少有人願意做,只想「一指神功」指揮別人,實是心靈的危機。
「人生方向要正確,不要怕辛苦;要鍛鍊耐力,守住心地光明,志同道合為天下事付出。人人心清如鏡,時時感恩、尊重、愛——感恩父母,尊重社會的禮教,發揮愛,才是幸福人生。」
上人致勉,人與人之間要以「和敬禮教」相待,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啟發良善之心,開闊愛心能量,如此就是人間之美、天地之福。
醫療人文,清淨之愛
「四大志業在臺灣能有現在的成果,皆是全球慈濟人合心協力以成。我感恩人人愛師父、尊重師父;師父怎麼走,大家跟著走就對了,後援力量不中斷。」
美國總會執行長黃漢魁師兄、美國醫療志業執行長曾慈慧師姊等人返回報告醫療志業相關會務,上人教導要珍惜法源、把握「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慈濟醫療精神,就地落實醫療志業。
「要做事,最擔心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缺少尊重與愛。」上人憶述,早年從慈善志業進而發展醫療志業,再由醫療志業所需而發展教育志業,一路走來遭遇重重困難,都是靠著正確的判斷,以毅力堅持,更要感恩許多貴人相助,以及所有慈濟人全心全力支持與盡心盡力付出,才能凝聚起人力、物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順利完成醫院、護專、醫學院的建設。
人性本善,人心皆有愛,只需要因緣會合。上人言,做好事不是一人能為,也不是少數人能做,需要多人眾志成城的付出。「富有,並非指物質豐富,而是『心富』;期待大家成為富中之富,造福人間。」
美國健保制度即將於明年上路,上人致勉,無論醫療環境如何轉變,既是以「慈濟」為名付出,就要珍惜「慈濟」之名,守持正確方向,落實「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醫療理念,以清淨之愛助人。
「慈濟不是為了營利而辦醫療,即使義診負擔愈益沈重,仍要維持醫療品質,以救人為優先考量。」上人期許美國人醫會加強培養人才,凝聚向心力,讓人人擁有共同的使命感,把義診中心當成「自己的」醫療志業。
「南非本土志工到社區裏介紹慈濟,聽聞隔壁有牧師正在布道,他們把握機會,在布道結束後前往分享慈濟精神,感動牧師也簽名加入志工行列。」上人教眾學習這分「無孔不入、無人不度」的招生精神,「法入心,才能廣招人間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