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1期
2013-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特別報導
  人醫之愛
  草根菩提
  發現歡喜‧馬來西亞
  生命的禮物
  喜樂證言‧阿根廷
  人生練習題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三年七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1期
  四日 行善造福,莊嚴有福

◆7‧4《農五月‧二十七》

【靜思小語】行善造福,結好緣;廣結善緣,得人緣。

有愛有福,無量善行

《法華經‧譬喻品》描述,舍利弗尊者讚歎佛陀具有「金色三十二」之至高無上的莊嚴相。晨語時間,上人說明:「百善行為一福,百福一莊嚴相,三二個百大福,莊嚴三十二相。」強調行善造福、廣結善緣的重要性。

上人解說,「相」就是形象。同一個人,有人看了歡喜、有人覺得討厭,各有不同觀感,這是人與人之間所結的「緣」不同所致。

「有人長得很漂亮,卻沒有人緣;有的人雖然不漂亮,卻能讓人歡喜親近。心善最美,想要有人緣,就要結好緣;過去生、現在生,能利益他人,就能與眾結好緣;真誠而無私付出,就能讓人見而起感恩心、歡喜心。」

上人舉述,甘肅窮鄉有一戶單親家庭,母親終日辛苦勞動,栽培孩子們讀書升學,從不言苦。在外人看來,這位母親的面容滿布勞碌風霜,但女兒卻向前往訪視的慈濟人說出心裏話:「媽媽雖然不漂亮,但在我心中,她是最美的。」

「母親對孩子的愛最真切、最單純,孩子感受到這分真誠之愛;在他們心目中,媽媽就是天底下最美的人。」

「諸佛菩薩皆是累世累劫,以至誠的善與愛造福人群;集合無量善行,才能成就廣結善緣的莊嚴形象。只要用真誠心付出,以無私的愛行善造福,自然人人尊敬、人人歡喜。」

社會眼目,媒體之責

大愛電視張平顧問報告戲劇製作及高畫質頻道現況,表示「大愛劇場」以真人實事拍攝戲劇,已經做出口碑,也帶動其他電視臺學習,要做真實人物的戲劇。

上人欣慰言及,大愛劇場是真人實事,不只留錄志工用生命做慈濟的藏經,更要突顯劇中人「由惡轉善」的人生歷程,引導同樣迷茫的人改過向善。

「電視臺要作為社會人群的眼目,提高觀眾的智識與道德觀念;大愛臺認真製作清流節目,真正發揮淨化人心的良能,期待這股正向的傳播力量能獲得各界的肯定與支持,才有助於導正媒體方向與社會風氣。」

菩薩長情,用心維繫

「慈濟團體須具有人文,師父一向秉持誠正信實原則,這不是口號,必須落實在人與人之間;期待人人相處時坦誠、互信,且能感恩人人為慈濟付出,維繫『覺有情』的菩薩長情。」

與志業體主管談話,上人表示,自己不捨任何一位弟子退道心,期待大家在與每個人互動時,都要予以尊重、給予疼惜。

「淨如琉璃的佛法,必須對眾施教;慈濟宗門,亦要在人群中推動。」上人致勉,要鼓勵人人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發揮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精神,自己本身就要具足,才能在社會上推展。「精神層面的法脈維持清淨,才能以佛法走入人群,就地造福。」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